2023年12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122期(总第388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平昌县:金钱棍“舞进”校园
《教育导报》2023年第122期(总第3887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何大鹏)“左右换位置,打腰走四方步,眼随手动,手眼相随,目随势注……”日前,在平昌县兰草小学的操场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棍传承人、民间艺人任祥和正为五年级学生上“非遗文化金钱棍‘舞进’校园”课后服务,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应和着灵动多变的鼓点、优美激昂的旋律,舞动巴山的民间舞蹈在校园绚丽绽放。

非遗金钱棍孕生于民间,植根于巴山蜀水,是运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舞蹈和说唱话的语音来讲述故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金钱棍也面临着断层的尴尬境地。

如何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还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培养非遗传承与保护意识,应从娃娃做起。”平昌县教科体局副局长魏心强表示,为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平昌县通过非遗传承人课堂、非遗技艺交流等形式大力推动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将金钱棍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开发,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潜力的激发。”平昌县兰草小学副校长董博说,学校很早就将学习金钱棍植入课堂,融进日常教学工作中。金钱棍作为特色课程后,学校更是点面结合普及和传承。编写校本教材,让当地学生从小了解金钱棍,接受非遗文化的系统认识;开设非遗传承人课堂,民间老艺人与学生展开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原汁原味学习民间艺术。

“系统化的课程、趣味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在他们身上留下或多或少的文化印记。”作为校本教材编写者的李艳,话语中透露着自信。

兰草镇是非遗金钱棍之乡,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除民间艺人担任指导教师外,大部分教师也掌握了金钱棍的舞蹈技能和编排要领。每天下午的兴趣活动课时间和双休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学习金钱棍,技艺不断长进。

“我学金钱棍3年了,开始学的时候舞得不顺,打到身上很疼,但是我喜欢金钱棍,觉得金钱棍很有趣,我愿意坚持学。”兰草小学七年级学生王珂说。

平昌县教科体局局长苟兴旺表示,在课后服务开展“非遗进校园”,把非遗与美育、德育、体育结合起来,既让延时服务内容更丰富,又让学生在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