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期(总第389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实践作业助力小学数学课堂
■成都市鼓楼小学 张利娟 尹琴
学科探究《教育导报》2024年第1期(总第3896期) 导报三版

课堂活动   李政  摄

■成都市鼓楼小学 张利娟 尹琴

“双新”(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作业的布置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作业与课堂的融合,让“活”的作业助力“生”的思维发展,发挥出作业的积极功能,如:对学情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诊断功能以及助力知识吸收内化的功能,尽量摒弃那些枯燥的、过量的、重复性作业,增设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现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为例,谈谈如何让实践作业助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成长。

一、课前作业,帮助了解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钟表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个体差异,为便于准确把握学情,特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动手画一个钟面。对学生作品的分析,教师发现学生对钟表的认知情况分为三类:

第一类: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以及12个数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围成一圈,均匀分布,知道时针和分针;第二类: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但对他们的排列方式不清楚,知道时针和分针;第三类:只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其余的都不太了解。

从课前作业中,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数字都有一定的认识,而对于数字的排列和时针分针的指向没有太多了解。于是,对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笔者有了新的规划。

二、课中作业,帮助知识吸收

本课知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道钟表的作用是用来计时的,知道钟面的构成。二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它们的表示方法。基于以上两个知识点,教师设计了两个课中实践作业,帮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快乐、轻松地获取知识。

实践一:动手做钟面。

在课件展示钟面环节中,教师提问:“请拿出你画的钟面图,观察一下,你画的钟面和屏幕中的钟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之后,继续问:“你们注意到这12个数字的排列了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有的学生说:“我注意到12个数字排列得很整齐,我画的没有那么整齐。”

比较钟面后,教师让学生一起比画时针转动的方向,并提示“像这样跟着时针转动的方向,我们称为顺时针方向”,此时,有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前作业中写反了。教师指出:“对,你画的这个是和时针转动相反的方向,就叫逆时针方向。”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清时针和分针。

当学生重新认识了钟面之后,教师适时提出动手做一个钟面。

实践二:你说我拨。

         当学生制作完钟面,“请看,小明也制作了一个钟面,你们看他做得对吗?”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让学生讨论对错。接下来,再出示几个钟面,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判断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接下来,同桌之间拿出刚刚做好的钟面,一个同学拨,另一个同学认读时间,并说出理由。同桌之间,交替进行。这个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不论是拨还是认的学生参与感都很强,而且有一定的挑战意味。拨的同学心中有数,读的同学有理有据。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作业,帮助拓展巩固。

传统的课后作业,一般会布置成书面作业,脱离不了“笔+本”的固有观念,用习题来巩固知识。而笔者将《认识钟表》作业设计分为必做和选做,凸显作业的分层性和针对性。

必做作业:查阅资料,自己动手查阅钟表由来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分享。选做作业:了解日晷的工作原理,自己动手实验,利用手电筒、蜡烛等工具模拟出日晷计时的方法,可在课堂上做分享展示。

两项作业均为实践性作业,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低段作业设计成“画钟面”“做钟面”“拨钟面”“认钟面”“查钟面”等玩一玩的实践作业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让作业真正助力学生的发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双新”背景下,教师应设计“活”的实践作业助力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