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9期(总第390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都大学师生研发新型植保无人机获国赛金奖
科技助农增产致富
《教育导报》2024年第9期(总第3904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闵秀玲)2023年12月6日,一个好消息从天津传回:成都大学培育3年的双创项目“智农慧眼—以智能植保无人机装备开启中国数字农业新格局”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这也是四川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唯一获国赛金奖的项目。

服务乡村振兴,这群成都大学师生在行动。

山区农业地形复杂,传统的农作物保护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和传统的生产技术手段来完成,这种方式因难以达到精细化和高效化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成都大学教师姚远、向达兵聚焦这一痛点,带领学生自主研发出一款新型植保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可以进行撒肥、撒种、施药等多种工作,特别是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能够满足农户多样的植保作业需求。

“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这款无人机具有续航时间长、载重量大、避障率高和作业效率高的4大优势。”团队成员、2021级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陈林介绍说,“续航40分钟、载重55公斤,比市面上的其他植保无人机续航时间、载重都提高了不少。另外,避障率高达90%,在最大飞行速度10 m/s的情况下,避障响应时间只需0 .15秒,对山区农作物、果树的农药喷洒、施肥、播种等作业效率都有显著提升。”

然而,高端农机在山区农村的应用普及中往往存在“买不起、不会用、修不好”的问题,因此,团队研发使用了成本更低、更安全耐用的新型铝合金复合材料。同时,与中科院合作研发“智慧大脑”,无人机+大数据飞控监测一体化技术,使得植保无人机操作更自动化、作业更精准。

“今年用了合作社拉来的无人机,我算了一下账,收入比往年多了两三千块钱。”2023年9月,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村民赵德丽给团队寄来一封感谢信。她提到的合作社,就是团队帮扶新模式中的必要一环。

此外,团队与县级农机合作社合作,通过共享租赁模式,实现产品“零首付”。

“我想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农户做点实事。”团队负责人、2021级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刘畅说。与项目同行的几年间,他们也在悄然成长。

成都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陈烈表示:“双创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他们头脑里的创新火花,激发他们的成长动力。”

据悉,成都大学深耕“双创”教育改革9年,坚持“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重基础”“强内涵”“创场景”,构建“一体三贯通”“双创”教育模式,建成国家众创空间等国家、省市级双创载体11个,将“双创”课程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双创”必修课程启蒙、赛场训练打磨、市场锤炼验证的全流程创业培育和服务体系,当好学生创新创业“第一公里”筑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