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21期(总第391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聚焦民众关切,围绕教育热点、难点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群众期盼 厚植幸福之本
《教育导报》2024年第21期(总第3916期) 导报一版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代表们认真听会,并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如何汇众智聚众力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让教师更有获得感、幸福感……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些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他们围绕此积极建言献策。

聚众力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

如何汇众智聚众力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建议,加快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张志勇建议全社会行动起来,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护航机制,青少年心理问题校家社协同辅导机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卫联合会诊、干预和康复机制,心理高危学生网上巡察机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主责、社会协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等五大机制,共同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则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投入,指导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机制,构建“家-校-社-医”协同模式。整合社区、医院资源,为有需要的学生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畅通公益心理在线咨询、电话咨询通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如果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建议,要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体系健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操作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以及统一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促进各学段师资融通,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以档案建设为基本,确保信息畅通。

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如何纵深发力,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去年,我提出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重视。今年,我又准备了一份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建议,希望能推动广大青年更好地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贡献。”过去一年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走访了四川省内和西部地区部分高校,调研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他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有些是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有些则是阶段性暂时性困难。

吴德建议,从短期来看,可以加大毕业生基层项目实施力度,加大对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入职工作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力度,强化资金扶持;从长期来看,应当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合作,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的职业选择与相关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上,10多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带来联名提案《关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就业充分》,从三大切入点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

第一个切入点是扩容。多名委员建议,要壮大就业承载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要注重产业类型和结构的合理布局,推动构建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质量和数量同步增长的良性格局。联名提案提到,要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切入点是提质。联名提案提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落实“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配度,同时也要更加注重课程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结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第三个切入点是协同。联名提案提到,协同推进机制还需巩固完善。在推动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方面,委员们建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教育部门之间要建立高校毕业生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效率和服务精准性。

让教师职业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一直以来,教师队伍建设都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教师能潜心育人,也备受代表委员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中小学教师减负“不到位、不彻底”问题仍比较普遍。为此,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成立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教师减负专班,建立政府多部门协同参与、狠抓落实的教师减负工作机制;二是优化管理流程,一体构建教师负担的清理、监测、督查、转移等机制,完善学校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实行目录清单制度;三是维护教师正当权益,避免教师承担“无限”责任,完善教师评价、申诉、教育仲裁等制度,健全投诉专线、网络投诉等投诉举报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机制;四是健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深化教师职称制度、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此外,代表委员还从培养机制、表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建议,发挥教师教育实力雄厚的高校优势,积极服务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发展。建议给予基础教育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突出、育人成绩显著的骨干教师,以申请考核方式直接攻读教育硕士或教育博士研究生资格;选拔中更注重考察申请者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成绩和基础教育研究能力;培养高校应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助力基础教育学校卓越教师和教学名师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建议,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从国家级到省、地市、县(市、区)逐级设立“政府教师奖”,每年在教师节期间进行评选表彰;优化党委、政府各级教师荣誉表彰评选机制,科学确定不同层级教师荣誉表彰称号的获奖比例;提高国家和各级政府教师荣誉表彰待遇。

(本报综合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九派新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