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在校家社的“同心圆”中,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营养,是有效助力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3月9日,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举办了2023年年会学术讲坛,与会专家以“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心理维护”为主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心理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卷”而生倦,孩子身心“亚健康”
青少年像初升的太阳,然而,并非每一个青少年都有着蓬勃满溢的生命活力,一些孩子似乎时常忧心忡忡,学习、生活、玩耍都打不起精神来。
“良好的精神发育,从欢乐的童年开始。”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理事游永恒指出问题的根源。他以“留守儿童”举例,谈道:“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家庭的温暖,孩子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亲子依恋关系,由此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匮乏、精神与情感的枯竭,在长大成人后也很难弥补,甚至对他的社会化过程带来长期、隐蔽的不利影响。”
游永恒认为,在当下许多青少年的成长轨迹中,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启蒙课程;缺少对学习的热爱与足够的成就体验,靠着外界的压力与推力艰难向前,仿佛“温水里的青蛙”,逐渐丧失生命活力。
“盲目的竞争带给孩子很大的慢性压力,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导致他们生命意义感、价值感的下降。”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汪仲汉对青少年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现实分析,在功利化的埋头苦学中,孩子们逐渐丧失了最珍贵的学习体验和最原本的学习目的,逐渐变得“为了学习而学习”。“事倍功半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长期处在‘低边际效率’的状态下,增加了焦虑等负面情绪,失去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游永恒指出,很多成年人难以养成学习的习惯,正是小时候被动学习的结果。
“我们要避免让(受)教育成为孩子人生中一段痛苦的经历。”游永恒认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能解决暂时的、个体的问题,真正帮助孩子成长,还需从教育方式的反思与改变做起。
避免主观臆断,孩子的“自我”需要被“看见”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爸爸妈妈难道还会害你吗?”一些家长难以摆脱自己的“控制欲”,过于主观地“为孩子好”,在绑架孩子的同时伤害了亲子关系。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皓提醒各位家长:“生命教育切忌主观对待。”她列举了一些主观的、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醒大家引以为戒。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张皓指出,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它不等于危机干预,也并非一再“减负”就能实现。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珍视”孩子就要把他“捧在手心里”,与孩子沟通时“小心翼翼”不敢碰问题;有的家长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孩子的奋斗与努力都是为了他自己的未来,他理应充满动力,家长无需作为。
对此,张皓表示,家长先解决好自己的焦虑,面对孩子遇到的问题才能合理引导、科学化解。她以医生治病打比方:“一个病人发烧了,医生会先进行检查、诊断,找到病因再对症下药,而非恐吓病人,不要再发烧了,你继续烧下去会出大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做的便是严厉告诫孩子、用严重后果威胁孩子“不再出错”“不许生病”。
“只看现象的背后是不够尊重和体谅孩子的处境,缺乏关怀与关爱,实则弄丢了生命教育的基点。”张皓举例,一个孩子考试失利后沮丧地问妈妈:“我是不是智商很低?以后会不会考不上大学?”妈妈回答:“不,你智商不低,你很聪明,以后一定能考上大学。”
张皓分析,这位家长看似在回答孩子、肯定孩子,其实并没有回应孩子的情绪与需求,也没有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孩子本来就因为考试失利有压力,家长没有察觉、关注到问题的本质,看似走心实则敷衍的回答,反而带给孩子更大的压力。”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盲目地“对他好”,而是赋能与守护。“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是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他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把逆境变为顺境,而不会轻易陷入怀疑自己的绝境。”张皓说道。
“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成都市语言艺术协会会长陈岳建议家长可以学着向“古代父母”借智慧,和孩子共读国学经典,在传统文化中体会先贤的智慧,遇见更好的自己。
营造良好环境,让孩子体会生命中的美好
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引导孩子感受世界的充盈与美好,帮助他们意识到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他们体会到,每一天都是值得认真去对待的。汪仲汉说,因此,改善孩子成长的“土壤”至关重要。
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康永邦看来,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身体弱、情感素质差、想象力匮乏等问题,他认为归根结底是“健康问题”,通过“运动”这剂良药,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互动交往能力,缓解学习压力和改善精神状态。“让孩子动起来、健康起来,才能让生命精彩起来。”
“家长需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步伐同频。”康永邦表示,“成长家庭”对孩子的发展更好,因此,学校提出了“管住自己、好好学习”的家长自律宣言,呼吁家长不断学习、严于律己,做孩子的榜样。
“学校有必要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具备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理念、知识与方法。”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会长周晓波结合相关法律、政策要求指出,学校有要求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权利(但不是课业),家长也有要求学校提供自己在家庭教育上获得成长的权利。
“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在学校的主导下,坚持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将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与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相结合,将学校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将学校资源与社会专业资源相结合,形成一套维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有效工作机制。”周晓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