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32期(总第392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建设四大课程 培育未来人才
■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 张铮
新质生产力 教育大家谈《教育导报》2024年第32期(总第3927期) 导报三版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拔尖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条件。根据世界各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可知,其核心包括多元化课程和学习发展通道以及匹配的产业发展体系,关键在于覆盖全学段的“宽广纵深”课程体系。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基础教育课程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要素,强化阶段性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多样性的阶段性课程,拓宽学生学习发展通道,为未来创新人才筑好底子、打好底色,让学生在应对高速发展、综合性和不确定性增多的现实世界里尽早习得身体与精神的稳定性,包括耐受的体力、坚定的方向、宽广的视野和持之以恒的行动。按照2022版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甄选并组织各学科知识内容,通过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优化,发挥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功能”的要求,基于“以研究的视域教书,以生本的视界育人”核心理念和学生学情,学校重新构建了义务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包括专项课程、特色课程、浸润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类。

◆培育学生意志品质的专项课程

专项课程就是对学生必备的生存生活能力进行培养,重点聚焦劳动技能和运动专项技能进行深度开发。在劳动技能课程开发方面,学校以“天空农场”为实体教学基地,联合川内高校共同开发集土地资源、水产保护、植物养护、动物养殖、农业生态、空气质量为内容的富氧含量子课程。全校每天开设4节劳动课,保证学生在高频次的课程中陶冶性情、缓解情绪、学会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运动专项技能课程由学校游泳运动中心负责创设,将游泳课纳入小学必修课、中学选修课,由原国家级教练担任主教练,学生全员完成蛙泳学习和进阶,用伤害概率最小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身体机能得到充分发育,体格和体型体态得到修正,涵育学生超常的忍耐力和良好的精气神等意志品质。

◆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良好习惯的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习惯培养的主要载体。学校以围棋大师聂卫平领衔围棋课程教学,梳理出了围棋“静谧”“宏观”“智慧”“谋略”的核心思维。在课程实践中,全校学生实现了每周必修一节围棋基础课,对围棋感兴趣的学生实现每天一节选修拓展课。积极开发围棋校本教材并配套棋谱,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智力博弈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抗挫力、意志力等品性,建立早期的逻辑思维和全局思维,涵养战略思维。同时,设置指向每个阶段学生所需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情感建设的始业课程。在学生方面,构建了以“我喜欢你,新学校”“我喜欢你,新伙伴”“我喜欢我,新品格”“我喜欢我,新成长”四大教学主题;在教师方面,指向一到七年级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在每个阶段所需的教学技能、管理机制、思想储备,构建了以教育空间文化、班级制度建设、家校沟通艺术、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策略为四大教学主题的教师培训课程;在家长方面,指向一到七年级家长所需具备的教育常识、生活技巧、家校互动,构建了以习惯培养、亲子关系、家校沟通、活动参与为四大教学主题的家长培训课程。

◆涵育学生丰厚人文素养的浸润课程

恩格斯曾用著名的“合力论”概括社会和人的发展合力作用,即人的发展规律性是合自身素质状况、合发展的阶段性、合活动的周期性、合环境的制约性、合自然和社会发展总规律的规定性的统一。因此,基于人的发展规律性和人文类学科特性构建浸润课程单元,对学生未来的审美鉴赏、品位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以艺术课程为例,学校从学科、活动、文化三个维度构建了“一核三维”的课程框架,即以融合育人为核心理念,9个年级均设置三类艺术课。基础课程实现艺术氛围的广泛营造和普及价值,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设置;社团精品课程实现艺术特长的个性化培养及精准培育价值,完成学校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协同课程实现多资源聚集和多平台展示的文化价值,完成协同育人任务的落地,实现校园处处皆艺术、生活处处皆仪式的良好氛围。文学阅读课程以语文学科为主体,融合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社科类领域的学习内容,以阅读、表达为基本学习方式,构建了基础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框架,通过知识课、理解课、欣赏课和品鉴课四种课型分类,从“增、扩、链、并、借”五个角度对课程建设纲要进行修订和补充说明,指导教师在用好国家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同时,通过浸润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早期培养。

◆培育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拓展课程

义务教育段开设的拓展课程是将诸多国家要求的、具体学科课程以外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以课程的形式加以保障落实,主要包含专题教育课程、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它的核心育人价值是培养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具体可分为集体责任感和责任心、社会责任感与行动准则、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救技能、民族和国家认同感与责任意识、健康心态与人生规划意识、法治意识等。

在实践中,学校将青少年“四个自信”培养和“三观”形成作为课程核心目标,以活动促教学,以教学炼课程,以课程促评价,以评价增动力,形成拓展课程实施的最终价值。通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情感;开展清明祭扫的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依托未管所和“青少年法庭”,开展“知法明理”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早日种下规则的种子,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文明公民意识。在七至九年级进阶开设以“迷彩人生”为主题的军训课程,递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勇敢无畏气魄。分年级、分主题、分领域、分阶段逐步开设以“拥抱科技,创享未来”为主题的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序列课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