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45期(总第394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劳动教育多些故事味文化味
■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张学炬 李会
《教育导报》2024年第45期(总第3940期) 导报三版

劳动教育日渐受到重视,各校的劳动课也纷纷开设起来,设施设备也是应配尽配,不少学校配齐了专门的师资。这为提高劳动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立起了“四梁八柱”,但从整体上来说,劳动课教育质量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劳动理念,创新劳动形式,提高劳动课教学的含金量。

转变劳育理念是提高劳动课教育质量的“首要一公里”。劳动教育不只是吃苦受累,也不只是出力流汗,更不仅仅是放松和休息,不能让学生因误解而不愿劳动、异化劳动。劳动教育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一种方式和载体,我们应当时时变换调子,让劳动教育多些故事味、文化味。

故事味,就是为了避免劳动教育过于刻板、单调,而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新内容,添加一些新“佐料”。如,劳动与说唱融合,劳动中唱歌、说段子,让劳动在快乐、祥和的氛围中进行,能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劳动中,开展一些劳动竞赛,以激发同学们劳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新形式,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劳动过程后,让学生讲讲劳动后的感受,分享一些“笑料”,相互启发。这也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文化味,就是课程味。劳动教育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因此,不能只是把它当作单一的劳动课,而是同语数外等其他课程一样,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做活动设计时,应当从课程角度来设计,确保高点定位、高质运行、高标实施、高效保障,让劳动课育人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劳动课又不宜孤立地进行,而是要做好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多些跨界意识,多些路径拓展。

当然,除了讲述自己的劳动故事,还可以分享自己见到的、听到的劳动故事。如身边的劳模,在田间地头辛勤劳动的农民,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奋斗者,选好角度,自定主题,都可以讲一讲。随着一个个生动故事的流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理念才能如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营养品。

故事味、文化味只是劳动教育的形式,要想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还应注意劳动内容的选择,有趣,还应有“料”。

劳动形式要不拘一格。劳动不在场地、不在大小、不在规模,而是要善于就地取材,善于点石成金。春天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提高他们爱绿、护绿的意识;秋天,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打扫落叶,洁净校园;冬天可以组织学生清扫积雪,确保平安。即便是平常,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景区做义务宣讲员,或者,高年级的同学帮助低年级的同学辅导作业,等等。学生参与得越多,感受体会才会越多,才能以此为基,开展其他各种活动,助推劳动教育不断走深、走细、走实。

劳动内容要富含育人的优秀因子。劳动只是育人的载体,因此,选择劳动内容当把教育性放在第一位。如清明节祭英烈、清除社区街道墙上的各种小广告、在学校开辟的“躬耕园”种植,这些方式都富含教育因子。

劳动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劳动是劳动教育的载体,劳动教育需要在劳动中进行,在劳动强度选择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不能盲目实施,否则会潜藏较大的安全隐患。

总之,不管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还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分渠道,我们都应把故事味、文化味贯穿劳动教育的全过程,使劳动教育多些内涵、添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