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56期(总第395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课堂策略
■德阳市实验小学校 李林
美育浸润行动《教育导报》2024年第56期(总第3951期) 导报三版

音乐是以音符为特殊语言,配上丰富的和声和恰当的音色,以不同的节奏组合成风格迥异的旋律,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通过联想和迁移赋予音乐形象,最后在脑海中产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艺术。它看不见、摸不着,小学生很难具体理解,因此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差异分化现状,我们急需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核心素养。

一、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对音乐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坚持从学生视角出发,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贯穿课堂的各个环节中。音乐性和学生主体性是教学目标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让教学的每个设计都服务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觉和形象思维。如,针对《拉钩钩》歌曲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艺术表现等能力。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跟着教师的节拍,体验和感受歌曲三拍子荡漾的律动感;其次,引导学生反复倾听,让其充分感知音乐,主动参与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最终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创编表演,让他们理解音乐的同时,再现与朋友相处的美好瞬间,感知友谊之美。

二、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实现教学全面渗透

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将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即围绕具体学习内容,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形成“以具体学习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改变以前“教师讲给学生听”的以教定学方式。如,一二年级学段“发现身边的音乐”,教师围绕这一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上下课铃声中的音乐、运动会背景音乐、教室里同学们的歌声、公共场所手机的铃声、背景音乐、广场舞蹈等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场景,通过交流、模仿,主动探索声音的强与弱、高与低、长与短,找出音乐与语言、与日常生活、与自然现象的关系,让学习回归生活实践。

三、以和谐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人人参与

体验式教育非常重要,音乐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会聆听音乐作品,还要学会聆听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要持续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信和胆量,让每个人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表达对音乐的看法,促进对音乐的欣赏与理解。如,在学习“聪明的小动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现“小鸡、小鸭”等小动物的图片,鼓励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动作等,教师适当点评与鼓励,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还可以通过敲打木鱼让学生感受声音节奏和变化的规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升学习效果。

四、以体验式教学为途径,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音乐课堂需要学生的体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音乐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增加审美体验的机会与平台,以活动为媒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想法转变为成果,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在活动中渗透音乐教育,激发其艺术表现欲望,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如,针对《劳动最光荣》歌曲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美术片《小猫钓鱼》,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中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动作展现小动物们的心情,并鼓励他们在班级中大胆展示、表演。还可以结合“劳动”的主题,引入木鱼、打击乐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劳动适合创编在词曲中,鼓励学生创作、表演,在音乐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