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58期(总第395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孩子们在“田间地头”上思政课
——探索以劳动实践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巴中市通江县第六小学 高怀阳 李亦诗
《教育导报》2024年第58期(总第3953期) 导报三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及时反映各地各校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做法,本报特组织本期思政教育话题,为广大教师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思路、路径、做法提供范例和借鉴。

学生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插秧实践活动。(图片由学校提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银耳种植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学校思政课肩负着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萌芽阶段,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个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直接影响孩子将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当前,一些学校思政课存在“讲得多,做得少”“理论多,实践少”“悬在空中,不接地气”的现实问题,使学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近年来,我们采用“校内+校外”“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的模式,把孩子们带到田间地头,利用学校附近研学基地的土地,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四五六年级系统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每学期把劳动课时整合到一至两天,根据农时节令,开设粮食种植、蔬菜种植、花木种植等劳动实践课程,并把学校思政课和劳动实践课有机融合。通过劳动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从而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目标。

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磨炼坚强意志。劳动是出力流汗、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意志品质得以锻炼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比如,插秧的季节往往气温较高,有时还需顶着烈日。孩子们在水田里挪脚都困难,还要完成插秧的任务,这既需要克服身体上的腰酸背痛,还需要克服心理上的怕脏怕累。所以,开始很多孩子都存在畏难情绪,或者坚持不了多久。但在集体劳动中,他们总会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咬牙坚持完成任务。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就在这样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

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奋斗精神。劳动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劳动中,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和潜力,不断创造成果和价值,用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孩子们在收割稻谷和油菜的过程中,有的把手划伤了、有的把脸晒黑了、有的弄得满身是泥。但他们通过艰辛的劳动体验,知道了每日吃的米面油都是劳动得来的;明白了没有吃苦耐劳的过程,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理解“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内涵,从小在心中埋下艰苦奋斗的种子,长大后在通往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就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继承优良传统。栽红苕、扳玉米、挖土豆、除草、施肥等,都要通过艰辛的劳动来完成。孩子们在亲手耕耘、播种、收获的过程中,汗水湿了衣背,手掌起了血泡,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有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切体会,就会更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与回报,自觉养成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传统美德。

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厚植家国情怀。“通江银耳”是我们家乡通江县一块金字招牌,享誉中外。但通江的孩子却对通江银耳知之甚少。我们在校园内搭建了银耳种植棚,和银耳科研所合作,把银耳种植搬进校园,开设银耳的生产课程。聘请银耳种植技术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指导孩子们从架晒、打孔、接种、发菌、进堂、排棒到控温、控湿、采摘、淘洗、晾晒,全程参与银耳的种植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学生既培养了银耳种植技能,又能感受银耳洁白无瑕的高贵品质,还能了解家乡的特产,从而热爱家乡,在幼小的心灵埋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当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会自觉成长为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强健体魄。劳动实践需要手眼配合和体力付出。孩子们在不断运动和劳作中,调动了全身肌肉和关节,促进了血液循环,强化了心肺功能,提高了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和协调能力。孩子们在用传统方法打油菜的过程中,既要揣摩如何翻动连枷,又要手部和腰部同时用力,才能完成劳动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的手、脑、眼、四肢都得到了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强健了体魄。

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塑造优良品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尽情释放生活和学习压力,有助于形成阳光向上的心态,还可以养成互帮互助、持之以恒、担当责任的优良品质。在一次运土建楼顶实践园的劳动中,五年级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大个子男生,迅速完成了自己小组的任务之后,并没有休息,而是主动帮助几个小个子同学的小组完成任务。我们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自豪和满足,也感受到了他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班主任老师说,这个孩子的性格从那之后开朗了许多。

总之,劳动实践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可以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它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能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持续开展蔬菜种植、粮食种植、花木种植、成果义卖等劳动实践课程,让学校思政教育摸得着、看得见、留得住,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