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育儿方法不当、陪伴时间不够仍给许多家长带来了困扰。在此背景之下,一个名为“儿童成长陪伴师”的新职业悄然兴起。岗位职责介于家庭教师与家政保姆之间,学历门槛不高,有的中介公司还会注明接受无经验新手。
对家长而言,这样的“外包式”育儿新服务是否值得尝试?如何立足家庭的核心需求加以甄别,不被“噱头”所左右?选择“专业”的“儿童成长陪伴师”,能否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本期,我们邀请到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副主任、成都市家长学校首批特聘专家、成都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教授商雪梅,就相关问题给予家长客观、理性的建议。
购买专业服务,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
近来,新型职业“儿童成长陪伴师”出现在了各大招聘软件上,该职业以“私人定制”的成长陪伴服务为主要卖点,主要工作内容为陪孩子游戏、学习、运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孩子规范行为举止、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也会根据雇主需求,“定向”培养孩子的技能,如语言能力、乐器特长、书画艺术等,宛如一个“高级家教”,令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为之心动”。
“这种服务之所以能发展成一种新型的职业,是因为社会整体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提高了,家长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主体责任,以前那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的心态转变了。”商雪梅肯定了当代家长教育观念的进步,但她也指出,“知易行难,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一方面明白自己责无旁贷;一方面又感到‘忙不过来’,于是自然产生了‘用金钱换时间、换服务’的想法,把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外包’出去,希望以此实现事业、家庭双丰收。”
“多赚钱请专业人士陪孩子”,还是“少赚钱自己陪孩子”?有网友认为这是当代父母面对的一道选择题,它也确实困扰着很大一部分家庭。“我自己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我很难理解,不能及时给孩子好的反馈与引导,如果有可信赖的、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专门陪伴她,我认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王悦甜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在了解“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一职业后,她表示,“很心动,但经济条件不允许。”
不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孩子交给“儿童成长陪伴师”真的靠谱吗?目前,这一职业并未出现在人社部公布的最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说明在行业准入资格、职业能力水平等方面,“儿童成长陪伴师”仍处于“自定义”的状态,专不专业全凭服务提供方说了算。
“购买服务并不等同于带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更优质的教育。”商雪梅指出,“家长作为雇主,可见的是对方有没有证书傍身、教育背景,但很难看出对方是否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否有给予孩子安全感的能力。”据了解,从事“儿童成长陪伴师”的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有一定专业知识却没有实际的育儿经验,奔着“高薪”尝试就业。而所谓“更高质量的陪伴”也更多存在于家长的期待中与机构营销的噱头里。
成长难以量化,亲子陪伴不能假手于人
“你做好准备迎接这样的孩子了吗?一个运动小达人、一个心理韧性小战士、一个认知发展小天才、一个社交小能手……”为了让家长愿意“买单”,一些中介机构将“儿童成长陪伴师”形容为“值得信赖的超级英雄”,并表示,由他们陪伴孩子成长,家长将得到一段从容的家庭时光和一个十项全能的优秀孩子。
“功利化”育儿观使一些家长过于看重孩子做每一件事的结果,类似的中介机构则变“痛点”为“卖点”,趁机推销。他们以“孩子的表现”作为量化陪伴服务的标准,激发家长给孩子“升级”的强烈愿望,助长了育儿焦虑。
“家长不仅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也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商雪梅提醒道,“家长才应该是那个最了解孩子的人,只有了解,才能尊重,才能赋予孩子个性化成长的空间。”所谓“私人定制”的陪伴,不应托付给外人,更不应用一定的标准将孩子“打造”成某种符合大众期待的模样。
其实,这种主打“陪伴成长”的外包模式并非新生事物。将孩子托付给“电子保姆”,用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填满孩子的课余生活,盲从“专家博主”向孩子施教等,都是“外包式”教育的典型,而这次被卸下的责任是“亲子陪伴”。对此,商雪梅指出:“‘去家长化’不可取,家长在付出金钱请他人陪伴孩子的同时,也在合理化自己的缺位,长此以往会加剧对孩子的忽视,影响依恋关系的构建,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连接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在充分的日常互动、交流沟通中才能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和对家庭的归属感。陪伴孩子的过程也不仅仅是给他做饭、教他说话、接他上下学,而是一个共享时光、建立情感的过程。商雪梅认为,家长无论再忙,也不应将这份责任拱手相让,无论挣再多的钱,也无法换取亲子间的情感连接。
学会取舍,珍视与孩子相伴的时光
“不能从小给孩子埋下一颗‘金钱万能’的种子,让他觉得时间、精力、情感等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金钱来交换、衡量。”商雪梅指出,“亲子关系是指向分离的关系,在孩子需要陪伴的阶段,家长一定不能缺席。给予孩子快乐的童年时光,赋予孩子充沛的心理营养,才能让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自我发展的能力。”
虽然家庭教育中强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请专业人,做专业事”也并非全然不可取。对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而言,可以让类似“儿童成长陪伴师”的教育者成为育儿过程中的“外援”“辅助”。
一方面,有可信赖的“儿童成长陪伴师”介入家庭教育时,家长可以发挥其“媒介”作用,架起与孩子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方法的学习,并不局限于“如何教育孩子”上,还应有“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这一视角。商雪梅建议家长留心观察、虚心请教,从“儿童成长陪伴师”身上学习与孩子相处的窍门、与孩子对话的方式、如何正确激励孩子等。“家长也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增加与孩子的共同语言、促进亲子关系,也会收获孩子发自内心的崇拜和认同。”商雪梅说,给孩子带来最深影响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这一点上并无捷径可走。
没有“外援”也不代表一定会在陪伴和教育孩子上落后于人,家长不必为此焦虑。商雪梅表示:“既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又想事无巨细地照顾家庭、陪伴孩子,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家长需要学会平衡、学会取舍。”
陪伴的形式有很多,并非天天守在孩子身边才是陪伴,即便是工作很忙的家长,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关心孩子,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作为父母,只要有陪伴孩子的心,方法总比困难多。”商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