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儿迷上了收集卡片。几张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卡片叠放在一起,以盲袋的形式出售,女儿每周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上一两包。
然而,她买来并不急着拆。一包接一包地囤在抽屉里,每天写完作业后,取出来摩挲片刻。见她如此节制,我倒有些坐不住了:“你近来很自律,可以奖励自己拆一包。”谁知她自有打算,她计划攒够10包,等快开学时,每天拆一包,每天解锁一份小惊喜。
“我懂了,这叫延迟满足。”我不禁为她的远见点赞。女儿不以为然,纠正道:“妈妈,不是延迟快乐,是囤积快乐!”
我不得其解,现在都提倡断舍离,她怎么反其道而行之?女儿继续解释道:“我现在买下它,拥有了它,就已经收获了一份快乐。我把这些快乐囤积起来,等快开学时每天拆一包,又是一份快乐。一包卡片等于双重快乐。”
言之有理。我好奇她哪里来的生活哲学。“妈妈,你忘了吗?小时候,你给我读《田鼠阿佛》,它就是我们的榜样呀。”
是的,我想起那些书香时光,想起那只与众不同、名字叫阿佛的田鼠。它在冬天来临前,收集阳光、言语、颜色,以便在又冷又暗的日子里,拿这些精神食粮哄自己开心。
看来,曾经的亲子共读已悄然结出了果实。我一边暗自欣慰,一边咂摸起囤积快乐的美妙。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心理能量,意思是说像身体一样,我们的心理也有对应的能量储存与循环。我们会因良好的体验积攒能量,也会因疲惫、失落、愤怒等负面情绪,消耗掉相应的能量。囤积快乐、积攒欢愉,就是在给心理能量池“蓄水充电”,以便我们能兴致勃勃地投身生活。这是心理层面的未雨绸缪,也是难得的生活智慧。
我想起汪曾祺,他曾被派去偏远的沽源绘制《马铃薯图谱》。那里自古便是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料想日日与马铃薯相对,日子会枯燥乏味,他便提前囤了好些书带去。白天画马铃薯,晚上吃着各品种的马铃薯夜读,单调的日子竟被他过得有滋有味起来。想必是深谙快乐哲学,又随遇而安的缘故吧,他总觉“生活,是很好玩的”。
有时囤积快乐无需刻意而为之,欣然奔赴每一天,用手机记录下每一个不期而遇的小欢喜,亦是点滴积攒。
快乐不歧视任何人,但有心人的快乐总是格外多一些,因为他们心里备着一个“充电桩”,那里储存了很多欢喜、感动、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