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6期(总第397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向小琴:不断“破圈” 让思政课有趣有“魂”
■本报记者钟兴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年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风采《教育导报》2024年第76期(总第3971期) 导报四版

“今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有些争议,如何看待文化差异?”“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化?”……每当有时政热点发生,成都市第七中学政治教师向小琴总会收到学生,甚至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请教、探讨的消息。她说:“有的学生在准备考研,能在专业上帮助他们,我非常高兴。”

1991年出生、2014年任教,向小琴的教龄只有10年,却已在全省和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而且,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深受学生喜欢和信任,对于她的思政课,学生们的评价是:有趣又有“魂”。在成绩和肯定的背后,是这位“90后”教师10年来的不断“破圈”,她打破传统、勇于尝试、反思总结,让自己的思政课思维灵动、越来越“活”。

“破圈”——“将热点事件、中国故事融入课堂”

“这体现了中国速度!”“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了,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有助于旅游业发展,绿水青山能更好地变成金山银山。”……在向小琴的政治课堂上,学生们围绕着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开通运营展开讨论。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后,向小琴再结合主题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原本理论性极强的思政课堂,在师生互动、交流讨论中变得热烈、灵动起来。“我们不是在一问一答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向小琴说。她的课堂总是通过社会热点、真实情境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并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探究、总结归纳,让学生生成感受和接受知识。

课堂上,向小琴带领学生们为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出谋划策”,认识、理解、建构、运用新发展理念;课后,学生们亲自到成都“水下书店”、天府绿道、三圣花乡,体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力量。“给学生推开了窗,他们自然想看得更远、更多。”向小琴说,“将热点事件、中国故事融入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国家大事,努力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政治课,育人是基本职责,“育分”是学业需求,向小琴所带班级的政治课成绩优良。她发现,在情境式教学中学习的学生考试时,对材料和题目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入,回答也更为全面。“学生们通过探究得来的知识,更加深刻,也更能融会贯通、迁移运用。”向小琴总结。近4年来,在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向小琴年年被评为“优秀”。因教学能力突出,她还被选聘为成都市高中政治中心组成员、四川省学科领军教师。

反思——亮点和缺点都能助推进步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向小琴任教10年的飞速成长,也是通过一堂堂课、一次次反思积累起来的。

高考填志愿时,向小琴毫不犹豫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第一志愿。2014年,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西南大学毕业,进入成都市玉林中学,从此踏上了思政课的讲台。任教前3年,她不仅要负责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还要承担学校德育处的工作。“那时候,要做的事情多且杂,但这正坚定了我潜心课堂教学的决心。”她说。一有时间,她就通过看书和网络学习,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积累、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次,向小琴参加赛课,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她摒弃传统演绎式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情境带入生成式的教学方法。赛课结果却不如人意,她认为“先进”的课堂,却被指“落后”。但向小琴没有灰心,认真总结课堂设计的不足,客观分析原因,由此写了两篇教研论文,并成功发表。

虽然经历了挫折,但向小琴找到了取得进步的方法——反思。之后的每一次常态课、公开课、赛课,她都注重反思。“有新的心得体会,立刻记上几笔,再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总结、梳理。”这些年来,她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如今已经写下学科教研论文近100篇,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篇,参编专著3本。

“不管是亮点还是缺点,都要进行反思,有反思就有进步。”多年来,她就在教学、反思、教研、修正的交织中,坚持教学研一体化,让思政课越来越适应学生的“口味”。

协作——“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团结共进”

“从今天开始,请说‘我们’,我们一起走艰苦奋斗的自主创新之路。”2021年,向小琴来到成都七中任教。新教师培训会上,学校领导这样叮嘱。在之后的工作中,她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七中教师“团队作战”的强大。

2023年,向小琴参加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个月的时间要完成10个课程设计,同事们轮流帮她磨课。“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在办公室陪我熬到凌晨两点。”向小琴回忆。

在成都七中政治教研组,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某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或比赛,往往是教研组全体动员,共同出谋划策;某一堂课上的失误或亮点,教研组也会一起复盘、总结,多角度创生出解决办法。“一群人往往比一个人走得更远。我越来越享受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团结共进。”向小琴说。

随着获得的认可越来越多,向小琴也常常受邀参加各类培训交流、示范课献课活动。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成长经验。向小琴还担任四川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种子计划”“树蕙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工作室青年教师与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本科生成长。在外出培训和交流中,她常常鼓励老师们不要因某些情况不理想而“躺平”,“只要愿意尝试,就总会有收获。”这句话,她其实也说给自己听。“教师应永葆学习之心,面对新理念、新方法,先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去了解,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和校情、学情灵活运用。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向小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