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82期(总第397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这就是爱国!”
本报记者 张文博 马晓冰
《教育导报》2024年第82期(总第3977期) 导报二版

编者按

爱国,是最朴素的情感表达,也是最宝贵的成长养分。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成长历程,也有一代人的爱国共识与爱国方式。“00后”“10后”孩子生活在价值多元、发展迅速的时代,对时代进步有深切的体会,对国家发展有强烈的认同,对爱国情怀也有自己的感知和体悟。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爱国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国庆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和孩子们聊一聊“爱国”这个话题。

 

   在孩子们心中,什么是爱国?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小事中?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回答。

爱国,是每一次升五星红旗时立正、行少先队队礼时的专注。老师告诉我,五星红旗的红色代表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妈妈告诉我,曾经的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去天安门广场,看一次最庄重的升旗仪式!

——朱灵儿 7岁

为中国运动员加油是我最近做的关于爱国的一件小事。那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看樊振东的奥运乒乓球比赛,他和对手的比分咬得很紧,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格外紧张。可惜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默默为他加油,希望他能赢下比赛,为国争光。比赛结束,我的愿望成真了!樊振东赢得了比赛,我和爸爸都特别开心,在家里大声地为他欢呼。

——陈子菲 11岁

人民币上面有国徽,是我们国家的名片,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我们的国家。我不仅要自己做到,还要争当小小宣传员,让身边的同学认识和爱护人民币,不乱涂乱画、不乱折乱揉、不故意损坏人民币,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爱国,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袁诗蕊 10岁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祖国的爱,直到有一天升国旗,所有同学都面朝五星红旗、大声地唱着国歌,阳光照在我的脸上,也照进了我的心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家澎湃的热爱,于是,我也很大声、很坚定地将这份感情唱了出来。

——徐嘉忆 11岁

作为小学毕业年级的学生,我认为爱国就是珍惜每一天的学习时光。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每当读到历史书中先辈们为国家奋斗的故事,我就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钰珂 11岁

爱国不是说说而已,我认为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作为纪律委员,我负责维持班级的纪律,为大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的时候,我会记一些同学的名字,以此提醒他们,希望他们也可以专心学习、专注做自己的事。这就是我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小事。

——李思思 10岁

去年春节,我第一次在天安门前看升国旗。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群里响起震耳欲聋的歌声。那一刻,“祖国”在我心里变得那么有分量。今年我读初一了,每周一学校的升旗仪式,我总是要求自己严肃、庄重、歌声嘹亮,用每一次注目礼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

——张琬钰 12岁

我认为,爱祖国要从爱我们的小家做起。比如听妈妈的话,不惹她生气,还有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他们努力上班,为他们加油打气。

——陈成 9岁

好好学习就是最大的爱国。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环保活动,也是为建设美丽祖国贡献力量。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在社交平台分享积极向上的事情,如国家的发展成就、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陈梓栖 14岁

爱国意味着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我从小就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朋友们一起维护小区卫生环境,捡走垃圾,还去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为他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为他人送去爱心与帮助,我的内心也十分温暖。

——王乐坤 12岁

      我认为,关心国家大事是一种爱国的行为。我每天都会和爷爷一起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看看国内外都发生了什么新闻。我们的祖国非常强大,给了我满满的安全感,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尽一份力。

——陈梓龙 13岁

我眼中的爱国,是勤奋学习知识,持之以恒,为报效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是胸怀锦绣山河,情系江南塞北,千里之外亦事事关心;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风采。爱国,不是口号与标语,而是生活中的习惯、前行途中的动力,更是生命的信仰。

——尹烁熹 17岁

 

让爱国成为成长的底色

谈到爱国,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长大了,自然就懂了。其实不然,爱国主义教育不分年龄,应从小抓起。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如何让孩子将对祖国的热爱付诸行动?近日,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标兵、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教师曹姗分享了她的见解和方法。

激发文化认同,涵养爱国之情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9年前,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

要理解和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小学语文课文《小英雄雨来》中寻找答案,故事中的雨来反复强调:“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曹姗表示,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之情,首先要唤起他们心里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认同,“爱国并非空洞的口号,它包括对身份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等,这些是培育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许多民俗受到人们的喜爱,家长也十分愿意让孩子接触和了解经典传统文化。曹珊举例,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一场以月为主题的诗词吟唱在锦江边上演。“90后”家长李燕和女儿身着汉服亲子装、手提月兔宫灯,在《水调歌头》的歌声中赏月、猜灯谜、投壶、套圈。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当传统文化成为可以触碰、品尝、体验和参与的鲜活存在时,文化的滋养便开始发挥作用。这种方式比任何形式的灌输和说教都更为有效,也更具深远意义。”在曹珊看来,纸上的“传说”通过国漫、汉服、非遗文化以及文创产品等形式焕发新生,为家长提供了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契机。

在曹珊班上,几乎所有孩子都看过国漫《大鱼海棠》。“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诠释,也颂扬了奉献、挑战和承担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正是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源泉。”曹珊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并讨论,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

“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观非遗文化展览、体验非遗技艺,如剪纸、陶艺、书法、漆扇等;为孩子选购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如书签、笔记本、玩具等。”曹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孩子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有了足够的认知,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认同便会蓬勃生长,爱国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培养奋发少年,弘扬爱国之志

爱国之情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需要具体的落脚点,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曾经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在当今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这种信念依然是激发孩子爱国情怀的强大动力。

对于青少年而言,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首先要从树立爱国之志开始。一个人只有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并对未来方向有深刻的认识,内心才会生发出强大的动力,进而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升学,将“学习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挂在嘴边,忽视了对孩子三观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与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并引发价值观的偏差。

“教育的本质远不止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它是一项深远而复杂的任务,旨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曹珊看来,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也应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家庭是培养孩子爱国之志的最佳土壤。”曹珊说。这意味着家长不仅要激励孩子,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更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以及全球视野,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

曹珊举例,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新近发生的国内外新闻,并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探讨这些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刻意义或影响。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为国争光、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嫦娥六号登月等重大成就,以此引导孩子树立家国意识,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懂得自己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使命。

“国家需要有强烈爱国信仰、勇于担当、敢想敢为的青少年。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大志、有担当的下一代。”曹珊说。

着眼点滴小事,践行爱国之心

爱国主义不仅是价值观和情感的体现,更是一种行为、能力的展示。如今,孩子们普遍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传统的观念灌输和强制性的行为约束反而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因此实践体验是培养爱国之心的重要途径。

可以打造家庭版“行走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行走和探索中亲身体验和感悟爱国主义的真谛。曹珊曾在她的班级提议,家长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带孩子参观成都市内或周边的红色文化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十二桥烈士墓、李劼人博物馆、努力餐博物馆等,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红色印迹。此外,也可以带孩子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比如参观成都规划馆、成都 AI中心、成飞航空主题公园等。行程结束后,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分享感受和收获。“让孩子们深刻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爱国故事,认识到作为市民,他们脚下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与正在发生的故事,以及那些值得铭记的爱国事迹。”曹珊说。

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只要家长时时留意、处处留心,生活中到处都是培养孩子爱国情感的生动课堂。比如,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手拉手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奉献与付出的快乐,学会关心集体、关爱他人。

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极为重要,比如主动扶起路边的共享单车,礼貌回答外来游客的问题,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这样的教育方式润物细无声,相比生硬死板的教诲,更能让孩子具体、生动地理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曹珊看来,谦逊有礼、乐于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行为看似微小,但当家长作为引路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践行这些行为时,就能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对孩子而言,这是最贴近生活、最具可行性的行动,也是最为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