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8期(总第405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嘘!书架的缝隙里有光
南充市嘉陵区南荣路小学五(7)班 樊祺彦
《教育导报》2025年第38期(总第4053期) 导报四版

我家的书架上有300多本藏书,它们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把书架挤得满满当当。妈妈常说:“书架的缝隙里藏着光呢!”一开始我不明白,直到那个午后——

上二年级时,我踩着凳子去拿书架顶层的《昆虫记》,忽然发现两本书之间透出一丝金灿灿的光。我伸手一掏,竟拽出一本旧旧的《安徒生童话》。封面上的小锡兵举着枪,铠甲微微发亮,仿佛在说:“我在这儿等你很久啦!”原来,那些被遗忘的书真的会发光,像藏在云朵后的星星,总在不经意时突然眨眼睛。

三年级搬家后,我的书房成了“光的宝库”。天文书的封面上,银河像撒了一地碎钻,让人想起李白那句“疑似银河落九天”;地理册里,长江、黄河的线条闪着蓝莹莹的光,恰似“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涌;就连数学题里的数字,也像萤火虫般跳来跳去,仿佛有杜牧笔下“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趣味。我最爱在晚上开一盏台灯——这时,书脊上的烫金书名会偷偷反光,在墙上投出晃动的影子。李白的诗句和《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在光影里打架,我常常觉得自己不是坐在书桌前,而是骑着一束光在书海里冲浪。

不过,守护这些“光”可不容易。表弟一来就嚷着要撕书折纸船,我赶紧塞给他一盒蜡笔:“走,我们去阳台画彩虹!”转身把《西游记》塞进书架最深的缝隙里。书页间的孙悟空冲我挤眉弄眼:“好险!差点被‘小魔王’抓去当船帆。”这场景,倒让我想起陆游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可一转头,我的书安稳如初,可不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和同学换书是最快乐的“寻光游戏”。我用《夏洛的网》换了《草房子》,连夜读完还书时,扉页上还粘着我舍不得的泪痕。攒了3个星期的零花钱,终于买回属于自己的那本,打开时连油墨味都带着甜。妈妈笑话我:“你这哪是看书?分明是追着光跑!”我却偷偷笑,这不正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最近,我的“追光计划”里多了一本特别的书——《今天我是升旗手》。读完那天,我整夜睡不着,满脑子都是肖晓站在旗杆下的样子。清晨上学时,我盯着操场上的旗杆,忽然觉得它像书里写的那样——“旗杆顶上住着风,风里藏着无数双期待的眼睛。”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向老师申请当升旗手,还拉着同桌排练甩旗动作。我们举着晾衣杆当“旗杆”,用红领巾做“国旗”,嘴里哼着国歌,练得手都酸了。虽然最后我没能选上升旗手,但老师说:“你的申请书里有一道光,和肖晓一样。”回家后,我把这本书塞进书架最显眼的缝隙里,它和《安徒生童话》肩并肩立着,像两盏小小的灯。

现在,我总爱在书房里模仿肖晓升旗的模样。红领巾当“国旗”,晾衣杆做“旗杆”,嘴里哼着国歌,书本“哗啦啦”翻页的声音像是观众的掌声。有一回,妈妈推门看见我对着空气敬礼,笑得直不起腰:“你这小书虫,读书还读出‘职业病’啦!”我却摇头晃脑背起王昌龄的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可是肖晓的勇气。

现在我知道了,爱书的人心里都亮着一盏灯。书架缝隙里的光,是从我们眼里偷跑出来的好奇,是从故事里借来的勇气,更是像肖晓那样的执著。

午后,阳光像蜂蜜一样黏稠,从窗外梧桐叶的缝隙间淌进来,落在书架的边缘。风一吹,书页的影子便随着晃动的绿叶在墙上跳舞,仿佛每片叶子都在读杨万里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我趴在窗边,看蜻蜓掠过晾衣杆上的“国旗”,蝉鸣声和翻书的“沙沙”声缠在一起,空气里飘着槐花的甜香。妈妈端来冰镇酸梅汤,玻璃杯上凝着水珠,像书里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嘬一口,凉丝丝的甜,忽然觉得这阳光,和书里的光一样,都是送给我们的礼物。

嘘!你听,那些挤在书架里的书页正在悄悄讨论:下一个被光照亮的孩子,会是谁呢?

南充市嘉陵区南荣路小学五(7)班 樊祺彦

指导教师 何宇亚

点评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串联起与书籍相伴的成长故事。巧妙运用比喻与拟人手法,赋予书籍灵动的生命,诗句的引用深化了文化意蕴。全文情感细腻、结构精巧,既有童趣的想象,又有成长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