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校长蒲坚向两名救人学生赠送新校服。
本报讯(记者 马晓冰 摄影报道)4月23日,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的两名初中生,收到了由校长亲手赠予的两套全新校服。“你们的义举获得了全社会的‘点赞’,全校师生都为你们感到骄傲。”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校长蒲坚叮嘱道,“希望你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为身上的校服、胸前的校徽增光添彩。”
日前,不慎落入窨井的巫女士(化名)向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学生但沛宸与杨明浩赠送了一面锦旗,对他们见义勇为的行为表达感谢。“救人时,有孩子受了轻伤,有孩子磨破了衣裤,赠送新校服既是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要,也是以此表彰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助人精神。”蒲坚说。
4月10日傍晚,巫女士到院中收晾晒的衣物。她所在的小区正在进行改造施工,窨井还未封口,仅以防护网覆盖。“没来得及反应,我已经落入了井里,一连呛了好几口水。”井口处虽狭窄,往下却逐渐宽阔,水深至少两米,巫女士表示,“我不会游泳,害怕极了,只能抓住四周断落下来的防护网,拼命呼救。”
巫女士感到绝望之际,一双手抓住了她的胳膊,紧接着力量变成了两股,一次、两次、三次地将她向井外拽。一点点地脱离污水,巫女士发现,是两个少年救了自己的性命。等她缓过神来,两个少年已经消失在了人群中。巫女士和家人多方寻找,得知救人的是树德实验中学初三学生但沛宸和初二学生杨明浩。
对于两位同学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行为,他们各自的班主任都“不意外”。“孩子的助人精神纯粹且珍贵,他们心里有力量,眼中有他人。”但沛宸的班主任龚剑表示,“换作任何一个树德实验中学的学生都不会袖手旁观。”
“杨明浩最可爱的一点是,一腔热血之外,还有理性与智慧。”杨明浩的班主任王雨竹补充道,“我经常跟孩子们强调要做善良的人,除了有善心还要动脑筋,择机而行更能实现‘好心办好事’。”看得出来,班主任老师为学生的勇敢和镇定感到非常欣慰。
在这次事件中,“救人”是但沛宸与杨明浩的本能反应。两个少年此前并不相识,却能够快速反应、默契协作,智慧救人,毫不张扬。直到锦旗送到学校,两个少年依然淡然从容。面对感谢与表彰,王雨竹与龚剑希望他们保持平常心,做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好榜样。
“树德”既是学校名字,也是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树德实验中学一直坚持“具体德育”。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德育处主任陈利君介绍,不管是传统文化的课程浸润,还是“树德五节”的活动濡染,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涉及到个人责任、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和意志品质等德育要素。
学校倡导“学生自治”,让学生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更有责任感;鼓励学生择善而从,在他们心中种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种子;坚持积极心理培育,让学生阳光向上生长,乐于关爱他人;长达10年的家史课程,镌刻了学生爱国爱校、大义勇为的精神气质……“孩子们心无旁骛、临危不惧,正是源于他们骨子里养成的正直善良、助人爱人的精神特质。”陈利君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分享中那句‘虽然有后怕,但是不后悔’。”对于但沛宸、杨明浩在学校大会上说的话,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的同学们津津乐道,“我觉得他们很勇敢,也很智慧,是我们的好榜样。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会向他们学习,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与他人协作,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
两个少年看似偶然的一个举动,映照着树德实验中学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教育追求,就像及时赠予新校服一样,其意义是温暖与鼓舞,是润物无声的育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