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踩踏草坪。”在成都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的西门,如果一不小心步入草坪区域,立马就会听到这样的语音提示。发出语音提示的智能监控系统,是该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 AI技术完成的。
实小西门的草坪被踩踏,曾是困扰师生的一件揪心事。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介绍,学生通过前期调研、少代会提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方案,最后运用 AI工具进行项目升级。这样一个小小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了技术赋能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恰好体现了实小在 AI时代的教育思考。
技术如何适配“小学化场景”?学校希望通过“轻量化、便捷化、校本化”的探索,去创生“人工智能+教学”协同发展的教学新范式,一小步一小步地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热技术”下的“冷思考”——
应用为王,轻量使用

从 ChatGPT到 DeepSeek, AI时代席卷而来。教育如何拥抱技术,如何让技术助力教学,这是学校教育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年初,成都市首批遴选35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作为首批试点校之一,实小团队在最初却有很多“困惑”。
“当技术势不可挡的时候,我们反而有一些困惑,这样的困惑其实是一种‘克制’。”李蓓说,当教育遇上“技术热”,一定需要“冷思考”。
去年,李蓓带着学校班子走进腾讯、阿里、希沃和科大讯飞等企业,每次,她都会问企业一个问题:“有没有应用得比较好的,适合小学阶段使用的平台?”企业大都如此回答:“比较少。”“正在开发中。”
“克制”并不等于保守,实小在教育数字化改革中一直是“排头兵”:2012年就建成云端网校,2015年开始建设中国科学院未来学校,2024年成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十余年的数字化改革经验,学校坚守“应用为王,轻量使用”的原则,技术“请进校门”都坚持先把准小学教育的脉。
这次对 AI“把脉”的过程里,学校一方面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们的意见;另一方面将企业请进来做培训,交流学习技术。认准了趋势,系列布局在学校慢慢展开:去年暑假,实小的教师们试着用 AI完成单元备课;2025年初,DeepSeek问世,学校提倡教师们“都去尝试使用”……
基于这样的前期“冷思考”,今年春季学期,实小发布了酝酿已久的《“人工智能+教学”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结合成都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及学校实际,以“基础筑基—场景深耕—经验辐射”的递进式发展路径分阶段推进。依靠“轻量化”降低 AI工具的使用门槛、“便捷化”协作提高工作效能、“校本化”实践创实小特色。
“冷思考”后的“微行动”——
借力技术激活学生内驱力
“同学们,来听一听 AI导游的介绍吧。”不久前,实小“我‘ AI’春游”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成都各大公园。实小德育处主任黎明介绍,学校信息技术、科学、美术等学科组老师前期开设了小学生听得懂的AI技术伦理、艺术构图等课程,活动当天,学生借助 AI工具识别动植物和创作图文视频作品。
一场社会实践活动成了理解AI、使用 AI的跨学科活动,这样的技术“卷入”,是实小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一个缩影。
“进入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差异更大,有的学生做作业比较拖沓。”黄蕊是实小五年级的一位班主任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后,她开始思考如何运用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作业消消乐”不久后被搬上讲台,这是黄蕊利用 AI软件制作的一款互动游戏。游戏页面导入班级显示主屏,学生做完作业后,可点击名字对应的“作业泡泡”,泡泡消失的同时,作业完成时间等信息被录入系统。
一个小小的游戏,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效果。有学生告诉黄蕊:“黄老师,我从来没有觉得做作业是一件这么有趣的事情。”
“学校鼓励我们使用、尝试新的 AI技术,但也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借力。”黄蕊说,何时“需要”则来自教师的专业判断——是否利于学生理解,是否能为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提供帮助等。
“AI只是一种技术,作为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要有紧跟时代脉搏的意识。”李蓓说,类似“ AI+春游”“作业消消乐”这样的微探索,学校非常支持和鼓励,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这样的探索中拥抱技术,让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
“小步子”构筑新生态——
将师生和家长放在正中央
数字“开火车”、数学侦探……在实小三年级数学教师孙一丁的课堂上,多样的数学游戏趣味十足。“当我知道 AI可以编写代码、做游戏后,我就立刻用来丰富我的教学情景。”孙一丁说,上课前,他围绕课堂知识点、教学设计等内容向 AI发送指令,在已有的成熟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这样的“补充”,在实小的线上集体备课和教研中被充分使用。实小教导处副主任兰卓贤介绍,学校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助力有关平台开发适合小学段的“智慧作业”批阅系统,采集作业正确率、知识点掌握热力图等数据,最终希望让数据成为精准教学的导航仪。
“目前,学校以发展性教学评价为核心,逐步构建起‘智慧教研+智慧作业’双轮驱动的 AI教育生态。”李蓓介绍,学校依托网校 AI课堂循证分析平台,建立起课堂教学的“数据画像”,对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分析。这学期,实小还成立了“雅智教育中心”,确保 AI工具助力数智教育生态建设“能用、好用、安心用”。
“这不是一场颠覆教育传统的革命,而是一次‘雅’与‘智’的深情对话。当 AI读懂儿童眼里的星光,教育便拥有了通向未来的密码。”李蓓说,当前,学校提出了建设“轻量化、便捷化、校本化”、具有小学教学特质的智慧教育生态,而这样的生态一定是将学生、教师和家长放在正中央的。未来,实小希望能够动态生成“100+”的校本化 AI微应用案例库,实现校本资源的对外辐射引领,回归实小“实验研究辅导地方”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