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人民日报”公众号里看到一篇文章《阿贝贝,你有吗?》,里面讲到,许多知名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阿贝贝”。“阿贝贝”情结,折射了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这让我想起了女儿的“贝贝”。
女儿3岁了,我给她买过许多哄睡的玩偶,熊的、兔的、狗的,形形色色,无一不形态可爱、手感绵软,价格亦不菲。然而,她总是抱一两夜,便弃之如敝屣,任那些玩偶横七竖八地倒在床角,渐渐蒙了尘。
她唯独钟情于一件粉色的毛绒马甲。那是我偶然在网上买的,本意是让她冬日里添件衣裳。不料她一见便爱不释手,夜里必要搂着才能入睡。马甲本不是玩物,无眼无鼻,灰扑扑的。然而女儿却宝贝得很,唤它“贝贝”。每晚临睡前,女儿便要“贝贝”。若寻不见,她便哭闹不止,直至那件马甲到了怀里,方才安静下来,小脸贴着毛绒布料,渐渐睡去。我常于深夜归来,轻推房门,便见她蜷缩如虾,怀中紧抱那件马甲,睡得正酣。月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照着她与“贝贝”,竟有几分和谐。
我曾试图将马甲偷走清洗,她立刻警觉,哭得撕心裂肺,只得作罢。她白天晚上都要抱着“贝贝”,走到哪里抱到哪里。为了换洗方便,我在网上又给她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谁知道她由抱着一件马甲睡觉变成要抱着两件马甲睡觉了,那马甲便日复一日地伴着她,渐渐沾染了幼儿特有的气息。每回要洗马甲时,我都要带女儿出去玩,转移她的注意力,家人才能趁机把马甲洗了。
昨夜雷雨交加,女儿忽然惊醒,哭喊着要“贝贝”。我忙不迭地将马甲递去,她紧紧搂住,哭声渐歇,只是身子仍不时抽噎几下。窗外电闪雷鸣,她却在那件旧马甲的怀抱中,寻得了抵御恐惧的盾牌。我坐于床沿,轻拍其背,忽觉人生之初,所求原是如此简单——不过是一点熟悉的触感、一点安心的温度。或许,在她的世界里,这件毛绒马甲就是她的“阿贝贝”,是能给予她无限安全感的存在。
今晨,女儿抱着马甲在客厅玩耍,将小石子、彩色纸片一一塞入马甲口袋,又取出,自得其乐。那马甲已然成了她世界的一部分,比任何精致的玩具都更珍贵。我想,大约纯真童心更懂得辨识真伪,那许多昂贵的玩偶之所以不得青睐,或许正是因为太过完美,反倒失了真实可亲的质地。
孩童的依恋,向来不讲道理。或许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件揉皱了的“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