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68期(总第308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自我评价中成长
■黄国锋
《教育导报》2017年第68期(总第3085期) 导报三版

临近期末,班主任免不了要为学生填写《综合素质报告单》,涉及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品德等各方面情况的评定。这是一项慎重的工作,教师作出的评价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稍有疏忽和认识偏差便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客观上,我不可能对学生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学生的行为和认识与我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为了避免“偏见”的产生,我决定把评价的权利交由学生,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地认识、评价自己。学生的这种参与本身也是让他们有了一次重要的成长机会。

为了防止个别学生的马虎与草率,我向学生讲明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因为这是对自己的一次认识和反思,且代表班主任的意见,大家评价结束,我还要收回来审核,看是否‘吻合’我的评定”。在给出等级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关键表现”列出的要点,写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与不足的事实。

当我把《素质报告单》发到学生手里时,每个学生都很郑重、慎重。一方面,这张报告单不仅是自我认识,还涉及到我还要审读以及他们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要带回家给父母阅读与了解。学生们都认真地对自己作出评定并例举平时表现。

等学生填写完毕,我收回报告单“比对”我的认识时,心里很感动。学生们“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自己,许多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比如有学生在“惜时守纪”中直接写出了自己迟到的次数,上课睡觉、开小差的情况,在“正直守信”中,有学生写到自己做了错事害怕父母打骂,说谎的事实;在“尊敬师长”中,有学生写到有时在家会没有礼貌地顶撞父母;在“学习方法”一栏,有学生写道:“有时我会抄别人的作业。”……我暗暗庆幸没有由我自己来评,因为有的情况学生不说出来,我是不知道的。

读着学生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的同时,我也在成长。传统意义上,填写《素质报告单》是老师的事,某种程度上对一学期的表现具有终结评价的意味,老师的评语意味着对学生的认识与期待,指出不足,希冀学生进一步成长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学生有许多的行为和认识其实是老师不易了解的,稍有不慎,做出的评价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不仅减少了师生之间由于认识偏差带来的关系紧张或认同感降低,也让我走进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任何一件教学工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关键看自己是否找到了一个突破的点。

(作者单位:四川省叙永县永宁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