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8年第99期(总第323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兴趣入手 感受数学魅力
《教育导报》2018年第99期(总第3236期) 导报三版

■邓良中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一种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是以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和获得是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在实际生活中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切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生活纳入课堂。比如,教学加减法时,可以具体例举班上某两位学生的书、笔等物品,比较谁的多,谁的少,算算一共有多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可以把教材上相应例题改成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故事。比如,例题中出现小明、小军这类人名时,我们直接改成班里某学生的名字,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此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我问学生还需要哪些学习用品。小刚说他还需要4个作业本、一盒彩色颜料和一个圆规;小英说她还需要一个文具盒、两支碳素笔和一把直尺。我让学生拿出纸笔,把自己所需的用品写在纸上,并发给每人20元钱,然后把他们带到了学校的小卖部去自行购买所需物品,同时,让他们把自己是如何计算付款的方法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订正。学生们兴趣高昂,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方法。

二、在创设情境中唤起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不时设置些探索性、竞争性、游戏性、操作性情境,把新知寓于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我们既然处在一个竞争环境中,不妨在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例如,我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10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我端出两筐写有0至10数字的乒乓球,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我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全体学生就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学习兴趣一下子被焕发出来。

三、在感悟数字中激起学习兴趣

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传说郑板桥见人赏雪吟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宋朝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中写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读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体现了数字别具一格的美。又如,在2009年8月7日12点34分56秒的时候,即12:34:5607/08/09,它就是123456789的数字排列。这在学生眼里多么奇妙,令人回味无穷。于是,我在课堂上也给学生出了以下思考题:1个月饼,8个人来吃,要你切3刀,且每人要吃一样多,请问该怎么切?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爱上数学。

四、在激励评价中提高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例如,我班有一名智障学生,我总会特别关注他,当他把一道题目做正确时,我会走过去轻抚他的头,并说“好样的”;当他测试比上一次多了0.1分时,我会给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并说“你比上一次进步了”。在我长期的激励和正确评价下,该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养成了勤动脑的习惯,现在,他的成绩已是班级中等水平。

(作者单位:中江县仓山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