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65期(总第396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1+1+10”项目:让乡村教师成长“破圈”
■本报记者 向颖
记者观察《教育导报》2024年第65期(总第3960期) 导报三版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由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四川省“国培计划”乡村教师“1+1+10”学习研究成长共同体项目,通过高校专家引领、一线名师示范、共同体学员实践,在乡村教师“破圈”成长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没想到有和黄莺老师同上一节课的机会,压力大,但收获更多!”越西县越城镇中心小学教师余兴愿兴奋地说。近日,四川省“国培计划”乡村教师“1+1+10”学习研究成长共同体项目小学语文培训活动在凉山州越西县举行,“1+1+10”项目成员余兴愿与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教研员黄莺同课异构,带来了两堂精彩的阅读课。

“小井蛙”跳出井口

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何有效搭建学习支架?从教6年的余兴愿,在教学上仍有许多困惑。越西县“1+1+10”项目让余兴愿找到了灯塔,今年1月,她到四川师范大学学习,“重新做回那个求知若渴的学子,聆听导师教诲,弥补差距与不足”。

“1+1+10”是指,由1名高校课程教学专家+1个省级学科名师+1个乡村振兴重点县的10位学科骨干教师组建的学习共同体,每期培训指导不低于25天,高校课程教学专家与省级学科名师以乡村教师面临的教学实际困难与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送教进校、集中跟岗、工作坊、小课题研究等混合式培训方式,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1+1+10”项目,今年3月,余兴愿先后在成都市龙祥路小学、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跟岗研修,期间,她听到了关注多年的偶像——黄莺的示范课。5月底,她得知自己将和黄莺同课异构,“感到受宠若惊”。备课、观摩学习、听评课指导、反思……每一个环节都让余兴愿收获满满。“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有这么多名师的指点,让我惊喜又感动。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更是精神的洗礼。”余兴愿说。

“‘1+1+10’共同体成员相对固定,学习周期比较长,乡村教师可以长期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学习资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华是“1+1+10”项目的高校课程教学专家,他说,“乡村教师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受地域影响和条件限制,他们想要获得自我提升并不容易。因此,为乡村教师拓展多元空间、创设发展场域、搭建‘支持系统’十分必要。成长有迹可循、目标清晰可见,自然能够激发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

参培教师、越西县邮电贝尔小学教师沙日五沙认真记录了每位老师的授课内容与她自己的思考。她写道:“我曾是教育的一只‘小井蛙’,视野有限,但在这次培训‘大冒险’中,我跳出了井口。”

“战友”研学“武林秘笈”

“今天上课时,巡视学生们的预习情况,感觉大家都做得很好,看来以后除了备课,还要备学生。”上完一节公开课,沙日五沙立即与其他参训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随着“1+1+10”共同体项目的深入推进,越西县的10位老师成为最亲密的“战友”。

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参与教学设计工作坊、到各个学校跟岗研修等活动,让参训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显著提升。但返岗实践中,如何将学到的方法和技巧用到日常教学中,仍是一道难题。越西县各学校学情相似,共同体的老师们相互听课、共享教学课件,共同进步。

“我像是加入了一个‘学霸联盟’,团队里的小伙伴们个个是高手。我把互相听课当作‘照镜子’,不仅照见了自己的不足,还学到了不少‘武林秘笈’。”沙日五沙说。

在越西县北城小学教师程钦美看来,“学习研究成长共同体”就是跨校的“交朋友”,让老师们在良性“互卷”中挖掘潜力。每次去乡镇学校送教前,程钦美会和共同体中的老师一起备课、磨课、找素材、做课件。“我不再是孤单一人,而是共同体中一个活跃的细胞,可以从风格各异的骨干教师身上汲取经验。”她说,在共同体的协作、浸润、带动下,老师们的语文教学水平、研究能力逐步提高。

“跟着蜜蜂找花朵。我们借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付强名师工作室、德阳市第一小学梅媛名师工作室、遂宁市高升实验小学张翠彬名师工作室,为学员提供了多梯度、多角度、多维度的资源。共同体的组建,带给乡村教师的是‘1+1’大于‘2’的收获。”张华说。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王小毅是“1+1+10”项目的主讲专家,他说:“这个项目有情怀,一切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一切从学员专业发展着眼;有创意,培训形式丰富多彩,总能做到学员的心坎里去;有实效,每一个阶段安排的都是听得懂的理论、学得到的方法、带得走的经验。”

“种子”将成参天大树

为发挥项目的引领辐射作用,越西县教师发展中心制订了返岗送教下乡的计划,让10名学员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交出来”,带动自己学校或周边学校教师的发展。10名学员上了多场精彩的示范课,内容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表达等。课后,他们还与教师深入研讨、分享经验。

程钦美到贡莫镇中心小学校送教时,执教了四年级(下)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课前活动,她与学生配合,用叠浪式诵读的方法激趣,然后设置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这堂课容量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做适当调整。”每次上完课,程钦美及时总结与反思:“送教研讨不仅是辐射引领,也是自我提升。教师只有在真实的课堂中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我们被选为‘种子教师’,只有我们学好了,才能去辐射更多的老师,更好地教育学生。”整个培训过程,老师们的使命感贯穿始终。参培教师、越西县文昌小学校语文教师王阿依自信满满:“相信我这颗‘种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越西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马定红告诉记者:“‘1+1+10’送教活动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实效性强,不仅对10名骨干学员,对其他600余名观摩学习的教师也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激励和唤醒,让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