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67期(总第396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南充市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本报记者 钟兴茂 张玥 王浚录 文/图
《教育导报》2024年第67期(总第3962期) 导报一版

对“智慧农业大棚”的作物栽培环境实施数字化管理,温室内外装有光、温湿度以及降雨量等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可以在大屏幕、手机端进行查看;对作物的生长过程同样采取数字化管理模式,并根据每种作物的特性、不同时期的水肥需求量,结合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这样的场景并非出现在高校或者农业企业,而是出现在南充高中嘉陵校区的“智慧农业大棚”劳动实践基地。“在基地,学生既可以通过栽培劳作体会劳动的不易,还可以接触信息化设备,学到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启智润心。”该校劳动教师许敏说。

南充高中的特色劳动教育是南充市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一个体现。近年来,南充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五育并举”,立足本土资源,重实践、促融合,构筑教育新生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三国之源,万古流芳;陈寿业绩,百代彪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我们南充人的骄傲,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对三国文化的敬意,打开手中这本《三国志》,回味群雄逐鹿中原的‘三国往事’。……”日前,记者走进南充高中嘉陵校区莲池书院,安汉国学社导师张燕正带着学生品读《三国志》的经典篇章。

今年2月,莲池书院在南充高中嘉陵校区揭牌。作为该校打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基地,莲池书院分为“莲雅讲堂”“莲音律动”“莲子展窗”三大部分,主要用于传统文化授课,涵盖名著讲习、传统乐器和棋艺学习,以及优秀书画传习等内容。

南充高中相关负责人介绍,莲池书院不仅是学生沐浴优秀传统文化的场域,更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为了读懂《三国志》,我翻字典查了很多词语的意思,现在学起课本里的文言文轻松多了;而且通过《三国志》,我还学习到了很多历史典故,对这段历史充满兴趣。”初一学生赵晨希告诉记者。

南充有3000多年的蚕桑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美称。南充高中还依托当地文化,开展以“种桑养蚕”为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

学校在校园内建成了以种桑养蚕为主题的生态劳动实践基地,包括桑树基地和养蚕基地两部分。桑树基地涵盖果桑、叶桑、观赏桑和茶桑共四类12个品种;养蚕基地包括催青室、小蚕共育室、传统现代养蚕室、丝绸产业链展示区、文创手工区等14个区室。在这里,学生可以“一站式”地了解丝绸从产生到制作的全过程。

除了弘扬地域文化,南充一些学校还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涵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我们学校是汶川地震后,香港援建的。川港牵手,大爱无疆。同学们也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智慧帮助身边的人。”日前,南充市涪江路小学四(3)班开展了一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该校涪江校区执行校长蔡秀对学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重建的这段历史娓娓道来,激励学生“懂感恩、会报恩”。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践体验

近日,南充市高坪第七小学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虽然为期数天的六一儿童节学生才艺个人展已经接近尾声,但仍有许多学生进行篮球、足球技艺展示;教学楼的走廊里,古筝古琴乐声悠扬,吸引了不少同学围观。

“每年六一儿童节,学生们都可以以个人或班级、小组的形式,向学校申请才艺展示,人人都可以出彩。”高坪七小党总支书记毛清泉说,学校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中,提炼出达真教育理念,力求树真德、创真境、求真教、做真师、育真人。

“五育并举”如何“达真”?毛清泉认为,重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德育上,学校制定了“高坪七小学生需要养成的25个好习惯”,并分解到每一天,强调坚持德育常规“五个一”,即“读一篇文章,做一件家务,守一个习惯,献一份爱心,拾一片垃圾”。“对小学生而言,越具体、越细致的方案才越容易落实。”毛清泉说。为此,学校还成立了5个学生自治机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管理平台,包括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失物招领处、红领巾监督岗、文明礼仪形象大使。

除此之外,高坪七小每月确立一个“五育”活动主题,如3月礼仪节、4月体育节、5月劳动实践节、6月艺术节。围绕每月主题,学校和班级都会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今年5月,学校开展了“我有一双巧手”劳动技能比赛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整理书包、系鞋带、叠衣服等项目。“无论是哪种劳动,学生们都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学会应对,提升自信心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劳动精神。”毛清泉说。

对于如何强化实践体验,提升育人实效性,南充高中也有自己的探索。在该校嘉陵校区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各班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生活技能实践。学生在劳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种菜、施肥、收获、烹饪,每年收获蔬果十余批次,“能将自己种的菜搬上餐桌和大家分享,这种成就感很难用语言描述。”初一学生胡誉腾骄傲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南充高中目前已打造出劳动实践基地、智慧农业实践基地、生活技能实践基地三大平台,让学生进行“种植、采摘、烹饪”一站式劳动体验,并定期开展“社会大课堂”“我在假期做家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还与南充中专共建了涵盖更多项目的劳动实践基地。

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

“有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去发掘、去创造、去梦想……”走进南充市涪江路小学艺术图书馆,入口处的序言引人深思。图书馆的墙壁上陈列着学生们的美术、书法作品,几根立柱被改装成书架,摆满了书籍。每逢课间,学生都喜欢来这里欣赏作品,借书、看书。“学生是多元的,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学校党总支书记赵晓蓉告诉记者,学校正在构建“美德善行、人文科学、艺术审美、律动健身、实践探究”全景课程体系。

涪江路小学以三国文化为基础,开发了集阅读、探索、艺术于一体的整合型校本课程。课堂上,学生品读三国诗文、历史;课堂外,在老师、父母的带领下,前往万卷楼、白塔公园王平墓、阆中张飞古庙等参观学习;学生们还通过剪纸、泥塑、川北大木偶、吟唱等传统艺术形式,塑造三国人物、表演三国故事。

除了“三国整合型课程”,涪江路小学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课程当中,由四大传统节日创生出春节课程、中秋课程等,探索节日起源、开展节日活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也被融入艺术教育当中,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

随着涪江路小学新校区的投用,学校增加了18亩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逐渐丰富起来。秉承融合的理念,学校建构并实施“耕读园劳动体验课程”,又逐渐增加“创意DV”“微电影”拍摄等实践项目。“我们会继续探索以劳强体、以劳增智、以劳育德、以劳润美、以劳创新‘五育融合’的新路径。”赵晓蓉说。

高坪七小则在开齐音体美劳课程的基础上,组建足球、篮球等体育社团,开设合唱团、舞蹈团等艺术社团,加强体育与艺术的渗透与融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劳动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挖掘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活动中。

据了解,下一步,南充市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用多元手段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