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83期(总第397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语教学法:科学课中的人文教育
■成都市华西小学 李文全
《教育导报》2024年第83期(总第3978期) 导报三版

小学科学课不但要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更要切实传播人文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那么,科学课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从何而来?科学课中如何开展人文教育?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性质:“科学为人类认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因此,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与人类思想认识密切相关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从这些知识、内容出发,抽取出有人文教育价值和意义的要素,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将科学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我在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水的作用》教学中,尝试加入古代成语教学,以人文视角渗透科学思维,为学科的交叉渗透提供了新视野。

一、《水的作用》教学设计中的成语教学

1 .引导学生从成语中体悟自然科学原理

在《水的作用》这课里,学生重点要搞清楚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降雨对地表有着怎样的改变;二是河流对地表有怎样的改变。

在研究这两个问题时,笔者并不是一开始就从科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而是启发学生从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去寻找答案。我让学生观察溪流间的壶穴地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水滴石穿”这一成语。之后,我引导学生了解“水滴石穿”是中国人最早对降雨改变地表的认识。

研究第二个问题“河流改变地表”时,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侵蚀、沉积等概念解释黄河入海口沙洲形成原因,并让学生观看1984-2020年卫星拍摄的黄河入海口地图动图。我让学生重点观察“1996年起,入海口发生的明显变化是什么”。很快,学生发现黄河河道发生了改道。我就此引导学生:“中国民间哪句话能说明这种河道在方位上的大改变?”有学生脱口而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也专门查找资料,给学生介绍这句话出自黄河变迁的历史。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学生观察黄河入海口从陆地到海洋的变化,从深色的田地到浅色的沙洲再到浑浊的河水、海水,让学生推测入海口的田地以前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沧海桑田”这一成语。之后,通过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的回顾,我告诉学生中国人对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变化观察早已有之、早有定论。

2 .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走向体悟“科学中的人文价值”

在科学课上,这些和水的作用相关的古代成语不代表科学研究的终极认知。成语教学法只是为学生认识自然和世界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也由此启发他们对“科学中的人文价值”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如,“水滴石穿”的教学过程中,我想让学生明白,这个成语本是中国人长期观察屋檐水滴落到石头上的变化,其中还包含了更深的引申意义——人只有坚持不懈,积细微努力,才能收获成功。我也借此告诫孩子们,学习就应该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

又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是指黄河因泥沙淤积而发生的改道现象,但它蕴含的却是世事变化、人生无常,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意思。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思考“今天不努力,明天就会无所作为,当下学习落后,自然就应该自强不息、发奋努力”的人生道理。

二、科学课渗透人文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1 .为体现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发明家张开逊曾说:“当今社会人文进步比科技进步更重要,科技传播的终极价值在于科学的人文价值,科学的第二座高峰是人文智慧的高峰。”在《水的作用》一课中,成语教学法不但解决了科学研究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在科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让科学课不再是单纯的教科学,而是有机结合基于自然观察的语言文化,在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成语教学法将人文教育贯穿于科学课堂,为实现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2 .为科学课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样态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和界限,教学活动呈现出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特点。《水的作用》一课的成语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对与水作用密切相关的成语进行了挖掘和运用,深化了学生对语文和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让科学课既有科学味、又有语文味,两种学科味道自然融合、相得益彰,为探索科学课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样态。

3 .为打开学生科学思维提供了新视角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通常会将一些表面上并不相关,但又具有某种共性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一个领域更深的理解迁移到另外的领域当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水的作用》成语教学法,将科学原理匹配与之有关的成语、俗语,科学的思维与人文视角双向透视、作用叠加,让学生茅塞顿开,其效果在于强化了学生的科学认知,为打开学生科学思维提供了新视角。

综上所述,在科学课中跨学科融入生动的语文知识和深邃的人文思想教育,使课堂内容变得充实而更有温度,但在教学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难免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的情况。因此,教师实施教学时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在实验准备、实验探究环节应提前做好准备,留出足够的时间,切实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适时渗透、相融相谐,探索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