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85期(总第398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10年成长实录,3760篇日记“传承”家风
■本报记者 张文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2024年第85期(总第3980期) 导报三版

10年光阴,3760天,凝聚成900万字的厚重。为了记录外孙的成长点滴,10年前,成都市退休教师刁荣普开始写“成长日记”。其中,有外孙一宸的成长印迹,有生活琐事,也有她自己的家教感悟。这些日记不仅是给孩子的宝贵礼物,也提醒她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记录并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瞬间。

 

受到父亲的启发,以笔为媒

“外婆,你为什么天天写日记呢?”

“有些故事藏在岁月的缝隙里,只有用心才能发现它的光芒。”

“外婆,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为我写日记的?”

“那是2014年5月22日,外婆知道你在妈妈肚子里两个月了,便和你签了一份‘君子协定’,每天记录你的成长故事,记录我们这个家庭的故事。”

…………

这个关于爱与传承的故事始于10年前。当时,离刁荣普退休还有一个月,女儿怀孕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刁荣普有机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面对新生命的到来,刁荣普不禁思考:“我该如何欢迎他的到来?我又能给他留下些什么呢?”……心潮起伏间,刁荣普翻看起父亲刁国治给这个家留下的“精神财富”。

“水有源头流不尽,树有根深显茂林。银河世界多法根,家史气温前因成。”这是父亲刁国治写给妻子的50岁寿辰贺词的开头两句,深情的诗句不仅见证了父母间真挚的爱情,更彰显了一个家庭深厚的根基和茂盛的生命力。“欲叶畅根先固,欲流洁源预清”,这条家训则强调父母、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影响,父母的天职就是引导儿女学习和做人。

回忆起父亲,刁荣普总是满怀深情。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极其慈爱的人,“从小到大没见他生过气、发过火,更不用说打骂儿女,在那个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年代,实属罕见。”无论家中哪个孩子有了值得庆祝的事情,父亲总会以诗相赠,用文字记录下那些重要的时刻,表达他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和期望。

父亲充满智慧,他常常给儿女讲家国的历史、讲做人的故事、讲化解烦忧的故事、讲学好本领的故事、讲行善积德的故事……无所不及、无所不包。循循善诱地引领,是父亲在儿女心中最温暖、最深刻的印象,也让之后当上教师的刁荣普终生受益。

虽然父亲留存的资料有限,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儿女炙热的爱和殷殷深情,蕴藏着养育、教育的大智慧。受到父亲的启发,刁荣普决定以笔为媒,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每天写一篇日记。

从此,10年间,她没有停过一天,当初承诺的百字日记,刁荣普每一天都超额完成。如今,这些日记本已经累积了厚厚的33本,一篇日记少则一页,多则两三页,每一篇开头都有小标题,文末还有代表第几天成长记录的数字,每一页都饱含刁荣普对家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见证成长点滴,记录教育感悟

哪有什么事情需要天天写呢?刁荣普笑说,这10年间,不断有人这么问过她。然而,在刁荣普看来,记录一个新生命的成长,意义深远。

刁荣普当过小学教师,担任过多所小学的校长,并获评过“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即使退休后,她也常常在去往全国各地讲学的路上,抽空写下自己对教育的点滴感悟。

“亲爱的孩子,请铭记:家国情怀,让平凡的人也有伟大的品格;家国情怀,让平凡的世界始终有温暖、希望的光芒。”翻开去年10月1日的日记,刁荣普动情地告诉外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所有学子应有的家国情怀,有了这份情怀,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就有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毅力,就有了孜孜以求、为国家兴盛发愤图强的信念。

这本日记里不仅有外孙的成长日常,一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刁荣普的思考。在日记《一根跳绳引起的……》里,就记录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我本身是可以跳绳的,但外公一说我就不跳了,坚决不跳!”一宸升入小学二年级后,变得愈发有主见。刁荣普觉得有必要和外孙玩一次关于跳绳的“游戏”。

说是游戏,其实就是边聊边玩,边玩边画。“为什么一进入小学,学校就规定我们跳绳,还要做测评呢?”“跳完绳后,你的身体、心情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跳绳可以带给你哪些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将一根跳绳围成什么图形呢?”……

在祖孙俩的聊天中,一幅关于“跳绳全息思维图”呈现在两人面前。更加神奇的是——渐渐地,祖孙俩的话题不再局限在一根跳绳上,也不再争论抗拒跳绳这种行为的对错。他们发现,一根跳绳如果代表一条线,可曲可直;如果围成方形、圆形,可大可小;如果围成心形,不就是孩子那颗乐观活泼、蓬勃向上的心吗?

“一颗露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根跳绳呢,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当天,刁荣普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作为陪伴未成年人成长的父母和老师,从今天开始:请不要用那根固步自封的‘绳子’,去捆绑孩子日新月异的身心;请不要用自以为是的‘绳子’,去束缚孩子天马行空的思想;请不要用偏执和狭隘的‘绳子’,绊住孩子奔腾千里的双足。把大海还给孩子,任鱼儿深潜腾跃;把天空还给孩子,任鸟儿翱翔高飞。请把孩子还给孩子,任由他们生长、茁壮、绽放。”

 

爱就在简单真挚的文字里

在刁荣普的日记里,很多内容都跟倡导孝顺父母、爱家爱国有关。“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家风、家训带给孩子的是融入骨髓的东西,是真正能够让孩子安身立命的精神和文化的熏陶,这也是隔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有段时间,一宸的奶奶生病了,一宸爸爸来回于医院、单位、家,忙得无暇休息。“爸爸你吃饭了吗?”“你不要有压力哦,奶奶会好起来的。”年幼的一宸只能在视频里安慰爸爸。

“一宸爸爸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他的辛苦里藏着责任、担当、关爱等美德。”在共读《爸爸辛苦啦》这篇日记时,一宸几度眼含泪水,让一旁的刁荣普也为之动容。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培育出善良和感恩的孩子。”刁荣普一直告诫女儿和女婿,“慈爱”是父母在儿女心中播下的第一颗美好的种子——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家,被爱包围、被爱照护、被爱回应,他才有能力去爱他人和这个世界;“善待”是父母在儿女心中播下的第二颗温暖的种子——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觉得自己是被疼爱的,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自信地活着;“智慧”是父母在儿女心中播下的第三颗种子——“转识成智”,父母教会子女不死读书,不读单一的书,孩子遇到问题时,才不会纠结和怨天尤人。

出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刁荣普还在日记里呼吁“父母要珍惜孩子6岁前的亲子时光”,“待他读小学后,一起做事、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不过,有0-6岁一起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奠基,他将乐观自信地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她还提醒女儿女婿要和孩子共同分担家务,共建“我们的家”。比如:妈妈煮饭,爸爸和孩子就负责收拾房间;饭前要擦桌子、摆碗筷;饭后和孩子一起收拾……“和孩子一起做和他生活有关的一切事,融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意和肯定。”

受到刁荣普的影响,女儿和女婿在不知不觉中也拿起笔来,记录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滴;一宸也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善良乐观、自信开朗的阳光少年,在家人的呵护下,肆意“涂鸦”自己的童年,发现生活的乐趣,找到更多的可能。

“提笔书写的时候,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只有每天记录之后,才觉得这颗心不被辜负。”回顾过往,刁荣普非常庆幸自己的选择。“感谢这份记录,让我们知道了,面对生命的多姿多彩,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更好的途径和孩子共同成长,迎接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