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88期(总第3983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破除实践作业形式化需家校合力
本报记者 张文博
对话校长《教育导报》2024年第88期(总第3983期) 导报一版

实践作业本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却背离了教育的初衷。那么,如何在作业创新过程中避免形式化?本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一品天下分校党委书记、校长余军。

记者:学校为什么布置综合实践作业?与书面作业相比,它能发挥怎样的育人功能?

余军:书面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是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集中体现,但其往往形式单一、内容固化,完成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实践作业突破了这一局限,尤其是对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平台,减少枯燥乏味的学习,并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意发挥。

同时,实践作业的设计通常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关注技能训练,更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种作业形式能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记者:如何平衡孩子的作业自主权和家长的参与度?

余军: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实操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完全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所有挑战。相反,家长应当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孩子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得到支持,但不能过度干预,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记者:破除实践作业的形式主义,家校双方如何形成合力?

余军:学校应坚持合理性原则,设计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业,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比如,在布置作业时,老师和家长可以事先约定,作业不能由家长代劳,更不能网上购买,必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或主要由学生完成,学生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时,家长可以如实向老师反映,再由老师结合学生实际另行布置。

实践作业的设计初衷并非为了增加家长的负担,而是旨在创造更多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机会。我们不妨自问,作为家长,我们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放下手机、工作以及家务,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因此,家长应重视实践类的作业,这恰好提供了亲子相处的契机。孩子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同样重要。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涵盖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础。只有当三方教育都得到充分重视,实践类的作业才不会沦为一种形式,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