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88期(总第398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做不扫兴的父母
■陈旺源
《教育导报》2024年第88期(总第3983期) 导报二版

在现代社会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和微妙。受多元文化冲击、信息泛滥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亲子间的互动也面临新的挑战。

曾几何时,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就像许多传统家庭一样,有着代沟和隔阂。她觉得我无法理解她的世界,而我也常常因为她的想法和行为感到困惑甚至挫败。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相处的方式。

周末的清晨,阳光正好。女儿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中。我走过去,本想催促她去学习或是帮忙做些家务,但突然注意到她脸上难得的笑容。那一刻,我意识到,或许我并不需要让她每时每刻都按我的意愿行事。于是,我放下说教的话语,转身走进厨房,默默为她准备了一杯她最喜欢的热巧克力。当我把热巧克力递给她时,她眼中流露出一丝惊讶和感动。那天,我们并没有说太多的话,但我看到了她眼中的光芒,那是被理解的自由和快乐。

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和做法。我逐渐学会在她开心的时候不去打断,而是静静地观察;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在她悲伤的时候,给予她一个温暖的怀抱。我发现,这种细微之处的关爱比任何严格的管教都来得有效且温暖。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拥有绝对权威的父母。

有一次,女儿参加了学校的艺术展览。虽然她的作品并不完美,但我看到了她努力的过程和对艺术的热爱。我对她的作品给予了真诚的赞赏,并告诉她:“你的创意和努力比结果更重要。”她听后,十分激动。从那天起,她更加热爱绘画,也会主动与我分享她的创作心得和困惑。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谐。

生活中的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关系。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期望和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希望通过控制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实现我们的目的。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扼杀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甚至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用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流,便会发现他们其实非常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分享他们的世界。

还记得有一次,女儿放学后情绪低落,我没有急于追问原因,而是陪她一起做了她喜欢的甜点。在烘焙的过程中,她主动向我倾诉当天在学校遇到的一些困扰。我耐心地倾听,并不时询问她的感受、给她一些建议。做完甜点,她带着笑容说:“谢谢你,爸爸,能和你聊天真好。”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我深刻体会到,做不扫兴的父母并不意味着放纵或溺爱孩子,而是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用智慧和爱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我们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自由和信任。同时,也要让他们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

如今,我与女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是父女,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一起看电影、听音乐、讨论书籍、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在这些共同走过的时光里,我们互相学习、互相成长。

我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生活细节。它们像一砖一瓦,慢慢构建起了我们之间坚固而又温馨的“关系大厦”。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这样陪伴女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