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7期(总第401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普适性”科学教育的探索
■成都市第二中学 史玉川 刘红
《教育导报》2024年第117期(总第4012期) 导报三版

始建于1913年的成都市第二中学(成都市科技中学校)。在其百年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了李硕勋、曾鸣飞等革命烈士,闵恩泽、彭堃墀等7位两院院士,流沙河、赵振铎等知名文化学者……流沙河追忆学校生活时曾言:早晨诵读课文,夜晚教室肃静,学生自然勤奋,此乃无为而治。百年历史,薪火相传,是文脉与校魂的传承。

◆定位:践行“普适性”科学教育的理念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普适性”科学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能力、社会责任等。

科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学生差异,为不同发展方向、发展层次、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成长土壤和展示平台,力争面向全体的机会公平。我们既高度重视国家课程的实施质量,又突破学校空间,把科学教育资源“引进来”的同时大胆“走出去”,“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发挥科学家在中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家资源库,努力实现让孩子们“在科学家身边成长”。另外,还要发挥人文教育的支撑作用,让人文、艺术、体育、德育与科学教育相互促进,做到人文思想与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

学校开设了系列“普适性”科技创新课程,引领学生多元发展。在课程架构上,建设3个层次、6大领域的学校课程体系,纵向强调分层分级,横向强调学科融合。如科普讲座:日常的科学知识学习、间周一次的科学家讲座;科技活动:6月的科技节、1月的科创体验日,实验室随时开放;科学课程:科学家带“小博士”课程,企业、高校实验室课程,博物馆课程,大自然课程等;科创竞赛:5大学科竞赛、“北斗杯”科技竞赛、机器人竞赛、无人机竞赛、创新大赛……“普适性”科技创新课程:科技、人文、艺术等讲座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生活、实践、时事的参与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学生持久的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与平台助力学生多元的选择,科学家带“小博士”课程为学生个性化成长赋能。

◆探索:师资、课程、空间“三足鼎立”支撑科学教育

整合资源,筑牢师资基础。首先,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我们选聘了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15位科学家及团队,涉及生物、化学、计算机、财经、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每位科学家遴选3-5名学生,以课题为载体,开展为期1年的指导,科学家团队定期到校指导,邀请学生到高校参加实验活动等。其次,常态化、系列化开展科学讲座。2024年,学校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北工大、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知名科学家开展了13次科学讲座,参加讲座学生超过2600人次。系列的科学讲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情。

优化课程,满足学生需求。首先,开展丰富的科创选修课程。依托新建的科创中心,我们引进电子科大等校外资源,与本校教师共同开发与实施科创课程。2024年,开设创意智造、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无人机等科创课程,科创类课程增加至13门,满足了更多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开展研学旅行课程,探索研学旅行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理念落地、落实。2024年6月,组织高一学生去上海、杭州研学旅行。学生们带着研究小课题,不但感受了江南人文气息,还走进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科学实验室,参观了上海北斗西虹桥基地,感受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再次,以项目化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面向高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该课程持续1年,按照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原则,组成了50余个课题小组,经过科研培训、选题、开题、中期答辩、结题答辩、课题展示等环节,评选出优秀课题24项。

构建场景,拓展学习空间。首先,要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就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博物馆、工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我们坚信,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学生唯有将知识与社会、与自然相结合,才能激发灵感、转为能力。学校每年开展4次“走出去”活动,让孩子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助力了科学教育的开展。其次,全面开放校园学习空间,营造浸润式的科学教育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科学学习。除了春节3天,学校图书馆全年开放,吸引了众多学生到馆自习和阅读。实验室实行每周预约制,同学们到实验室做实验已成为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创中心、计算机教室等每天定时开放、空间全面开放,是践行学校“普适性”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再次,科技节活动是学校科创课程的集中展示,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资源的同时,呈现上百项科创体验活动,吸引近3000名中小学生和家长参加。

总之,作为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我们提出的“普适性”科学教育,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全身心,以期激发学生更昂扬、蓬勃的生命姿态。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