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1期(总第403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别用标签固化孩子的成长
孙晓帆
《教育导报》2025年第21期(总第4036期) 导报三版

假期,我家成了“儿童自习室”,楼上几个小姑娘天天背着书包来写作业。每次她们的妈妈来接人,总爱拿我家闺女当“尺子”,对自己的孩子说:“瞧瞧人家多文静、多懂事,哪像你整天疯疯癫癫!”这些话听得我直揪心——梦琪能自己批发玩具摆摊赚钱,小慧对着镜子搭配衣服时眼睛亮得像星星,这些不都是孩子们闪闪发光的优点吗?

昨晚在饭桌上,我还试着跟女儿说:“趁假期,要不你也跟她们出去玩玩?”没想到,孩子她爸立刻接话:“假期计划表都排到月底了,哪有时间瞎闹?”12岁的女儿在一旁默默扒着饭,衬衫扣子系到最上面一颗,坐得规规矩矩。

这场景我太熟悉了。我小时候就是被“听话懂事”这4个字钉在椅子上的。记得有一回,我与别的孩子因为跳皮筋发生了争执,我的妈妈当时是老师,她当着全班同学狠狠地批评了我。后来,我下课都不敢出教室玩,她便到处夸:“我家闺女变得爱学习了!”其实我盯着课本根本看不进去,只是为了躲开同学喊我跳皮筋的声音。现在想起来,那些“表扬”就像唐僧为孙悟空戴的紧箍儿,把我狠狠困在里面。

上个月在超市遇见老同学,她拉着儿子直叹气:“这榆木脑袋随他爸,数学就没及格过!”男孩低着头抠手指的样子,跟我当年在教室里当众挨骂时一模一样。更揪心的是上周末,小区里一个初中生把书包从5楼扔下去了,他妈妈逢人就数落孩子“心理脆弱”“不懂事”,可谁想过这些标签早把孩子敲打得快崩溃了。

其实养孩子就像种树。你天天说它“枝杈歪斜”,它就真不敢往高了长;你总夸它“笔直挺拔”,它就连侧芽都不敢冒。梦琪的妈妈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只要不伤人伤己,孩子折腾点怕啥?”上周,梦琪卖玩具收到了假钞,她自己跑去派出所报了案,这不比做对10道数学题强?

昨天,女儿突然问我:“妈妈,我们学校组织‘跳蚤市场’,我能用压岁钱买点玩具卖给同学吗?”她爸刚要皱眉,我赶紧塞给她200元,告诉她:“赚了算你的,亏了算妈的!”看着小姑娘认认真真写进货清单的样子,我突然觉得那些“乖巧懂事”的标签,就像捆住小树苗的麻绳——早该解开了。

想起我童年时被父母用“好孩子”标签捆绑的压抑感,我由衷地感慨:过时标准的“夸赞”、贴标签式的“批评”,都会像钉子一样扎进孩子心里,限制孩子的自由生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方向,好的父母应是容器,包容孩子但不过多评判孩子,才能成就孩子的肆意生长、自由“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