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2期(总第404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给孩子足够的 “内心营养”
■段小华
《教育导报》2025年第32期(总第4047期) 导报三版

周六的晚上,儿子趴在书桌上,认真地拼装一架乐高战斗机,嘴里嘀咕着:“如果这里装错了,整个机翼都会垮掉。……”他边想边调整,不知不觉已经摆弄了快一个小时。我坐在旁边,忍不住问他:“要不要我帮忙?”他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不用,我能行。”

听到这句话,我有些惊讶。平时他遇到难题,总是习惯性地喊:“妈妈帮我!”但今天,他竟然选择自己解决。看他皱着眉、认真琢磨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比起一顿营养丰富的晚餐,孩子更需要足够的“内心营养”——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面对挑战,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想依赖别人。

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的过程。但很多时候,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忍不住想要帮他们省去“犯错”的机会。

记得儿子刚学骑自行车时,他一开始不敢自己上车,总是拉着我的手不放。每次摔倒,他都会委屈地看着我,希望我去扶他。可如果我每次都拉他一把,他永远学不会如何掌握平衡。于是,我开始退后一步,告诉他:“你可以试试看,摔倒了没关系,拍拍灰尘,再来一次。”果然,他摔了一次、两次、三次……后来,他自己骑着车绕着小区转了一圈,兴奋地大喊:“我成功了!”

如果我们总是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经历挫折,那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脆弱,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退缩。而真正的“内心营养”,是让他们学会面对失败,学会从错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次,儿子因为一道数学题卡住了,气得把书往桌上一丢,大声嚷嚷:“这题太难了,我不会!”看着他急躁的样子,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问他:“你刚才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哪一步出错了?”他一开始不情愿,但在我的引导下,慢慢地又开始尝试推理。5分钟、10分钟……当他终于解出这道题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原来我能行!”

这件事让我更加确信,孩子的内心需要“坚持”的力量。我们可以教会他们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当他们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找到答案,他们就会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

有一段时间,儿子很喜欢画画,但他的画风有些“独特”——房子总是歪的,太阳是蓝色的,小猫长得像恐龙。有一天,他拿着一幅画兴奋地跑来问我:“妈妈,这个好看吗?”我看着那幅画,实在没看出来画的是什么,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这画的什么啊?”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了,低下头说:“算了,你不懂。”

那一刻,我有点后悔。孩子的世界本来就充满奇思妙想,而我们作为家长,如果总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反而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我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方式对他说:“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很有趣,你能跟我讲讲你是怎么想的吗?”听到这句话,他立刻来了精神,兴奋地给我讲起他的创作灵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尊重。如果我们总是用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他们的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甚至不愿意再表达自己。而真正的“内心营养”,是让他们知道,无论他们的想法多么不同,都能被认真倾听、被尊重。

有一次,儿子在学校里因为一个小冲突和同学闹了矛盾,回家后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我问他怎么了,他支支吾吾地说:“今天,同学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看着他小小的身影,我心里一酸,轻轻地抱住他,对他说:“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但这不代表你笨。你是一个努力、聪明的孩子,妈妈永远相信你。”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很多自我怀疑的时刻。如果他们总是被否定,就容易失去自信。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就像是他们心里的“养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是有价值的。

真正的成长,不是没有困难,而是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而我们能给他们最好的“营养”,就是让他们拥有强大、充满力量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