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4期(总第404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个人的大风
■孙君飞
《教育导报》2025年第34期(总第4049期) 导报四版

周五下午放学后,家长接学生回家过周末,我滞留在支教的乡村学校,独自一人经历了一场大风。

天黑前,我像往常那样打了半小时篮球,然后在住室处理手机信息,读书读到有倦意,便熄灯休息。夜里12点左右,我被一阵阵怪叫声惊醒,仔细一听,原来是大风刮过高压线、树木或者某种孔洞发出的“呼呼——呜啊——”的声音。起风前,我看过天气预报,是大风预警,不过现在有什么可怕的?所有的孩子均已离校,教室的门窗都提前关闭,自己住处的木门也反锁好了,再听一会儿风声,我照样可以安然入睡。

5分钟……10分钟……我却越来越清醒,躺在床上倾听大风呼啸的声音。风声我再熟悉不过,学校建在一处高岗上,后面即是庄稼地和旷野,容易受风,大大小小的风在这里畅通无阻,我听过无数次的风声,“呜呜”的,或者“呼呼”的。上作文课时,我还打开教室的每一扇窗户,让孩子们仔细听风声,感受风携带过来的气息和冷热,想象风究竟是什么样子。然而今夜的风声比以往更响亮、更迅疾,就像一头怪兽在我的窗外咆哮怒吼,风中有许多手臂在推搡着墙壁、门窗和树木,我听到旗帜在风中“啪啪”直响,如同放鞭炮,还有什么铁制东西砰然倒地的声响;除了自己的嘶吼,大风夺走了鸟叫声、河流声和人们的梦呓,大风不允许比它更响亮的声音存在。

整个校园灌满了风声,整个旷野漫在风声里,风声好似洪水一样汹涌着,没有方向,一切东西都是它冲击的目标,到处都是风声的涡旋,连我的耳朵都开始跟着旋转,微微眩晕。大风听起来无边无际,正刮在兴头上,它丝毫不考虑减弱,更不准备停歇。

风声持续不断,近在耳畔,惊心动魄,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简直想拉宽耳朵,捕捉每一处细微的声响。校园的桂花树、香樟树和松树上均有鸟雀筑窝,有一处鸟巢低到老师们触手可及,许多孩子也知道这处鸟巢,有鸽子样的鸟儿在孵卵,他们进校后宁愿绕行,也不会好奇地前去打扰。我最不愿意这个鸟巢被大风刮倒在地,当听到一些树枝被大风折断的声音,我心里不禁慌乱起来,很想起床开门去看看鸟巢安然无恙否。然而我又能怎样帮助鸟儿?将鸟巢捧回住室,等风停后再还回树上?也许我带给鸟儿的惊扰,比起大风更不可接受吧?……想到这里,我放弃了保护鸟巢的念头,鸟儿应该比我更有应对大风的经验。

住室内隐隐约约有了尘土味儿,顺着门窗的缝隙,大风给我送来了礼物,还有很快降低的气温,肩膀、手臂逐渐感觉到寒意。我摁亮台灯,明亮的灯光中似乎有灰尘在飘浮,忍不住咳嗽两声,跳下床来到窗前拉开帘子,窗户没有关严实,留有一道细微的缝隙,大风竟然强行挤进来,企图将室内变得跟旷野一样。我急忙关紧窗户,除了风声,大风别想再送我任何东西。我拉开前窗的帘布,看了看校园,天空暗黑,看不见星月云层,也看不清楚楼房的身影,近处的树木模糊一团,被大风撕扯成一块可疑的背景。空气中充满动荡不安,隐身在夜色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在摇晃、呻吟,传递着不为人知的消息……

我无法做更多事情,只好回到床上躺下接受大风的“催眠”,不知过去多久,终于睡着了。

天一亮我就醒来,小心地打开门又锁住门,不让沙土和树叶飞入住处。我在校园里顶着风走了一圈,到处都是折断的枝叶,干枯的松针一根根紧贴在地面上,并不凌乱,清晰地描画出大风掠过的轨迹;状如葡萄干的桂花树种子跌落一地,没有一只鸟儿前来啄食。大风依然狂暴,将红叶石楠的叶子全部翻转过来,露出叶背,灰白一片,花坛一角的油菜昨夜已遭大风摧折,向着地面倒伏下来,可惜了那些青青的种荚。

看过每一间教室,门窗都完好,室内的黑板、桌椅、电扇都完好。我又来到同事们的住室前,发现一家的防尘竹帘被大风刮断了绳子,掉落在地,我卷起来放好;还有一家的窗户只关了一半,大风竟然从室内掏出长长的帘布,让帘布在窗外来回扯动,发出犹如鞭打陀螺的声响,我收回帘布,关好窗户。一路看下来,其他地方都无大碍。

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大风已使整个天空变得灰黄,大概不仅是云层,还有漫天尘埃,大风过处,无不变色、变形、降温。我特意看了看树上的鸟巢,它们都在,最低处的那个鸟巢也在,巢中鸟儿仍在安静地孵卵,见我前来,只动了动脖子,圆溜溜的眼睛眨也不眨,对大风和我的问候都无动于衷。忽然听到几只鸟雀在歌唱,就在校园的这些树上,尤其是那棵树冠圆满的桂花树,雍容镇定,猎猎大风中,它只是婆娑而已,吸引一些鸟儿在枝叶间啁啾鸣唱。

返回住室前,我扶起一个倒地的铁皮垃圾箱,转身没走多远,它却又被大风推倒,砰然发出一声巨响,惊得鸟儿们纷纷离开树冠,迎着大风到空中飞旋。只有等大风停歇后,我再去扶,它倒在地上呈匍匐状,反而更加安稳。

回到住室,我关好门窗,吃过早餐,开始浏览关于这次大风的资讯,有文章称这是一次“历史罕见”的极端大风。在这所乡村学校,我正在经历这次大风,幸运的是这里损失不大,打电话问了老家的父母,那里也损失不大。有的地方损失就比较大,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已看到树倒、墙塌且砸中汽车的图片。大风总会过去,我们应该从中思考什么呢?一篇文章在结尾写道:“在大自然面前,唯有加倍小心警惕。”是的,这也是我在思考的。周一,孩子们返校后,他们会在黑板上看到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