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社交平台上,“做不被定义的妈妈”这一话题曾获得超过1000万的讨论量,当“90后”“00后”逐渐成为育儿主力,新生代妈妈们开始撕掉刻板的“当妈标签”,她们不再将妈妈定义为“牺牲奉献式”角色,而是坚持“爱孩子,也要爱自己”。
如今的妈妈们,是懂得悦己的。玩具买自己喜欢的,零食要自己爱吃的,连节假日怎么玩也首选能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她们注重自我提升和自我满足,让自己和“妈妈”这一新的人生角色一同成长,而不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而放弃自我、消耗自我。妈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的人生价值仅限于养育孩子,并非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才是合格的妈妈。带娃和追求自我、拥抱兴趣之间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与其在“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的传统观念中自我感动,不如多些松弛感,多些与孩子彼此独立、共同成长的信心。
事实上,妈妈的角色本就应该是多元的。她们首先是独立的个体,其次才是妈妈、妻子等角色。她们可以是职场上的精英,也可以是拥有各种特长的“斜杠青年”;她们可以选择全职带娃,同时拥有追求自我价值的权利。我们不该以单一的标准来定义“妈妈”,而应该看见她们在多重身份之下的更多可能性。
追求自我价值的妈妈更能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压抑自我需求的妈妈,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之中,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反之,那些内心充实、敢于追求自我的妈妈,更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让孩子看到,妈妈在育儿与自我实现之间找到平衡,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兴趣,他们会更容易理解“独立”与“爱”并非对立,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也能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探索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当然,妈妈们活出自我的同时,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托举”。育儿是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不该由妈妈独自承担,当带娃也成为爸爸们的“日常”,妈妈们才能在家庭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追求自我价值的空间。当社会不再以“完美妈妈”的模版来要求女性,而是用更多元、更包容的眼光看待女性的多样选择,赋予女性更友好的成长和育儿环境,她们才能在成为妈妈之后,依然拥有“定义自己”的权利,才能跳出“母职牢笼”,更有底气地宣告:爱自己和爱孩子一样重要。
妈妈们不需要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最好的母爱,从来不是燃烧自己照亮孩子,而是让孩子看见,妈妈也在努力活出自由而充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