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0年第55期(总第347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为你鼓劲为你忙
昭觉县民族中学“劝学记”
本报记者 葛仁鑫 董志文 鲁磊
全力以赴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教育导报》2020年第55期(总第3472期) 导报四版

控辍保学,作为“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脱贫攻坚战的质量。在凉山地区,家庭经济贫困、学习基础差、外出务工潮……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与此同时,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或四处奔走,或耐心劝导,或出谋划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控辍保学贡献力量,兑现着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劝返——

“这书必须读”

2018年12月28日晚上9点,夜色浓重,但昭觉县民族中学的阶梯教室里灯火通明。学校正在召开控辍保学会议,分派校级领导和行政人员赴各乡镇开展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学校团委副书记贾巴云杂领到了5名辍学生的劝返任务,在离县城40多公里的三岔河乡。

第二天,贾巴云杂起了个大早,她租了辆车,早晨8:40到达了三岔河乡政府,乡长派了乡中心校的一位老师作为她的向导。两人结伴,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第一名学生家,却发现家门紧闭。向邻居打听后,贾巴云杂又徒步上山,走了近半个小时,才找到正在放羊的孩子母亲。还没开口,这位母亲就先气势汹汹地喊,说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让孩子读书,而是孩子自己跑出去打工的。等她情绪平复后,贾巴云杂耐心沟通,讲国家的教育政策,讲女孩子读书的重要性……这才要到辍学学生的电话。拨通学生电话后,贾巴云杂又与她在电话里交流了很久,最后学生答应第二天就买票返回昭觉,回学校上课。挂了电话,贾巴云杂心里暖洋洋的,吹在耳边寒冷的风似乎也变暖了。

第二名辍学学生的劝返工作顺利得多,听了贾巴云杂的耐心劝导后,这位父亲很感动:“你一个女老师跑那么远来劝我们,真是辛苦你啦,不瞒你,孩子定了娃娃亲,是男方家带她出去打工了。现在,我明白了,这书必须读,我会让她回来的!”

带着前两次成功的好心情,贾巴云杂继续上路。去第三名辍学生家时,山路更加崎岖。原本就晕车的她开始晕头转向,就在这时,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前方山体上好几块大石头滚滚而下,车上一行人的脸都被吓青了。“现在想想还是很后怕,如果早一步……”贾巴云杂回忆说。冷静下来后,他们下车使劲搬开石头,又继续前行。

找到第三个辍学学生时,他正在山上放羊。“一个稚嫩的孩子,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袖口上破了好几个洞。”看着这个本该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贾巴云杂心里十分不忍,动情地劝他回到学校,学生十分感动,答应下午就返回学校。

最后两名学生也出去打工了,在劝导过后,其父母都表态会让孩子回到学校。下午5:30,贾巴云杂正准备返回县城,车却抛锚在了三岔河乡最高的山顶上,打电话叫拖车,拖车师傅又迷了路,很晚才赶到。当天夜里11:46,贾巴云杂回到县城。

后来,这5名学生有3个返回了教室,另外两个参加了乡政府组织的学业补偿班,兑现了他们继续读书的承诺。

安心——

“今后,我就是你的‘妈妈’

2018年春季学期,昭觉县民族中学教师高维荣发现班上的小年(化名)有些不对劲,原本勤学好问的他竟然开始在课堂上走神,性格也逐渐孤僻起来。为了帮助小年,高维荣特意把学习委员调到他旁边,但他拒绝同学的帮助。

再三追问下,高维荣才得知小年因家庭变故,成了没人管的留守儿童。“妈妈已经不管我了,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不想读书了!”说到这里,小年伤心地哭了起来。高维荣对小年说:“目前你没有能力改变家里的状况,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必须得读书!今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我来供你上学!”从那之后,每次高维荣给自己儿子买衣服,也会给小年买一套,并主动承担了小年生活、学习上的费用。去年6月,小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昭觉中学。

2019年,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的马海日吉报名入伍,通过了地方上的初检,如愿到了部队后,却没能通过终检。马海日吉十分沮丧,觉得没法面对同学,决定辍学到深圳打工。

听到这个消息,高维荣赶紧联系上他,“跟他聊天,听他倾诉,想的是先把他劝回来。”说动马海日吉回昭觉后,高维荣又立马约他见面,从下午两点半谈到晚上八点半,高维荣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并为他出了个主意:换班就读。马海日吉同意了,现在是学校高一(7)班的学生。

从教20余年,这样的学生高维荣遇到过不少,她就见招拆招,解决学生的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变化。

虽然没能如愿入伍,马海日吉还是按照军人的习惯要求自己。“我们还请他去给住校的同学示范怎么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老师告诉记者,“他现在不仅是班上的纪律委员,而且数学单科成绩在全班排第一呢!”

讲座——

“我的亲身经历是最好的讲稿”

吉克古日,昭觉县民族中学高三(3)班学生。他有5个弟弟妹妹,“小时候帮着父母带弟弟妹妹,一到四年级都没读。”直接从五年级开始读的吉克古日可以口算两位数的加减,却不会动手写,也听不懂汉语,“小学老师对我很关心,从拼音开始教我。”上初中后,每当学业跟不上时,他就想出去打工,但他父亲不同意。后来,吉克古日静下心,上课认真听老师讲,到初三的时候,他发现学习能跟上了,考上了高中。

进了高中,学业压力增大,吉克古日打工的念头又“死灰复燃”。高二时,吉克古日选择辍学,前往东莞打工。原本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吉克古日却因文化水平低,只能做些耗体力的工作,而且因为他普通话不标准,常常被人误解……那段时间所遭受到的冷眼,让吉克古日尝到了生活的滋味。

2019年3月,昭觉县民族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大讲堂开讲,时任校长勒勒曲尔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劝导同学们安心读书,让劝返复学的同学们深受鼓舞。讲了两期后,曲尔想:“每次这样说教,次数多了学生就会烦,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就在这时,吉克古日进入了他的视野。

曲尔找到吉克古日,说明来意,“下一期控辍保学大讲堂就交给你吧。”吉克古日一口答应,准备了一天后,他告诉学校老师:“我可以给同学们讲了。”学校老师问:“那你的讲稿呢?”“我没有讲稿,我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好的讲稿。”

当天,吉克古日用彝语为同学们开讲座,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被劝返复学回来的学生听得专心致志。听到他外出务工时由于文化水平低而闹的笑话时,学生哄堂大笑;听到他在外所遭受到的种种冷眼,学生感同身受,跟着掉眼泪。

“同学们,今天的汗水就是明天的笑脸。”吉克古日最后说。高考迫近,吉克古日的目标是考上西南民族大学,从事彝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这一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昭觉县民族中学的控辍保学大讲堂暂时还没有开讲。学校老师告诉记者,马海日吉将是下一个邀请对象。

结对——

“车呷同学,给你布置一项任务”

吉木阿呷现在读初二了,学习认真刻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她曾辍学多次,初一被劝返回学校后,她的情况仍不稳定,甚至跟老师吵闹说:“我死也不会读书的!”在多次做工作仍收效甚微后,班主任向学校反映,看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一天,高维荣正想着如何做吉木阿呷的工作。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了办公桌孩子们交来的作业本上,最上面的那本是吉尔车呷的,高老师突然想起车呷小学毕业时,就有差点辍学的经历。“如果让她去做吉木阿呷的工作,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高维荣迅速从教室里找来了车呷,对车呷说:“车呷同学,给你布置一项任务……”车呷欣然同意。

“我小学毕业后,家里人想让我一起到新疆摘棉花,可是你想啊,小学毕业就不读了,以后什么都不会……”车呷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吉木阿呷,劝说她,鼓励她。车呷只比阿呷高两个年级,就像一个姐姐。随着车呷经常来找自己,一起聊天谈心,吉木阿呷渐渐敞开了心扉。两人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吉木阿呷也不再有辍学的念头。

看见这个变化,老师们十分高兴,学校随即决定把这个经验推广开来,高维荣回到自己班上,鼓励表现优异的同学出来帮助低年级的劝返学生。目前,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学校共有15对学生结成对子,帮扶效果明显。

“每个人都出一份微小的力,聚集起来,就能做成大事。”在凉山,控辍保学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一次前往辍学生家里的探访,一通打给务工学生的电话,一句劝返学生的话语,一个鼓励性质的微笑……这些细节也许并不起眼,但千千万万遍的努力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采访中,吉木阿呷话不多,但当记者问到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她脱口而出:“以后想当老师,回到这里。”

(图片由包图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