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100期(总第299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快乐作文:激发兴趣 培养情感
詹金方
《教育导报》2016年第100期(总第2997期) 导报三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之者。这“乐”,就是让学生不把学习看成苦事。然而,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马上紧锁眉头,唉声叹气,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快乐选材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选材。

学生由于个人情感、知识、阅历不同,所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写景文章时,我会带着他们走到校园里、走到学校门前淙淙流淌的小河旁,让学生去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和学生一起去听小河的流水声,用手去感觉水的清凉;一起到黄桷树旁去抱抱树干,听树上知了的叫声,讲述黄桷树古老的故事;一起去看三角梅的艳丽,闻野花的芬芳,触摸小草的柔软。……回到课堂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能很快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写出来。

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一开始,学生的话匣子打不开,老师可以先给他们讲故事,讲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时候,老师一讲完,大多数学生都有认同感,就这样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然后在全班一起分享。这样既引导了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写作找到了素材。

写议论文是最枯燥的,也是学生最头疼的。或许老师已经把有关议论的论证方法教给学生,但学生还是无从下笔,因为他们没有亲身的体验。对此,我先让学生体验怎么去辩:先讲述当前发生的时事,再说出自己错误的观点,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来反驳我的观点。然后顺水推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此,学生你一句我一句,辩得热火朝天。等学生辩论结束,我再引导他们,议论文就是这样写的,把大家智慧综合起来就行。学生恍然大悟,趁热打铁,一篇篇好文章跃然纸上。

二、畅然表达

找到可写的素材,还要让学生流畅地表述出来。写作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出来的,它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对生活的积累、对情感的积累、对文学知识的积累。

首先,要夯实基础。我设计了每天一读、每周一写活动,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收集优美的句子或词语。平时,做生活的有心人,即情引导。比如下雨天,我会在课后停留片刻,和学生一起听雨声;篮球比赛时,我们班一个队员脚受伤了,仍坚持比赛,我会有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

其次,掌握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学会凤头、猪肚、豹尾理论,多出示范文,让学生分析学习。为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写作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先列提纲,再动笔。并在要求上降低,让他们敢于写作,有成就感。

第三,使文章更具文采。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贯穿了对学生写作文采的培养,和学生一起品味优美的句子、词语,并分析美在哪里,应该怎么运用,并把它积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及时反馈

写文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和细,所以,一学期的作文不宜过多。作文要精写,还要细致地反馈。每次作文,我让学生先写在草稿本上,让同桌相互修改,然后老师再批改。这样可切实做到让学生之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作文教学更是如此,采用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的体验,在读中去积累知识,学会写作的小技巧。

(作者单位:四川省兴文县义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