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83期(总第373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白云生处有人家
■苍溪县歧坪小学 权卿宗
《教育导报》2022年第83期(总第3731期) 导报三版

上午第一节,古诗复习课。我让孩子们俩人组合,一人描述画面,一人猜诗句,孩子们兴致很高。

小曦说,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要欣赏路边火红的枫林晚景,伙伴雅琪马上回答:“停车坐爱枫林晚。”秦艺绘声绘色地描述:“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诗人站在船头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没等他说完,全班孩子已给出答案:“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课堂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我想孩子们已经明白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当我准备结束这一环节时,还有很多小手高举,于是,我把最后一个机会给了梓涵。他站起来说:“白云生长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住在那里。”虽然孩子们也能说出诗句“白云生处有人家”,但对郑梓涵描绘的画面,我不得不停下来提醒他,白云产生的地方可不止一户人家哦,可能还有很多人家呢。

这时,靠门口坐的月琴和雨阳,一手指着教室门外,一手捂着小嘴,不停地议论着什么,煞是兴奋。出于好奇,我眼睛也不由转向门外,秋雨刚停,美丽的东河绕操场边而过,碧波荡漾,河面升腾起的几朵烟雾,刚好落在山坡上几处农家的屋顶上。烟雾、农家小屋,相得益彰,好一幅水墨画,这不正是“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吗?烟雾不就是白云,农家小院不就是人家吗?这不就是我苦苦寻找的诗歌所要描摹的画面吗,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吗!看到这儿,我豁然开朗,得赶紧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一起欣赏现场版的“白云生处有人家”。

孩子们纷纷涌向走廊,叽叽喳喳,欣赏着大自然赐予乡野孩子们特有的“恩惠”。孩子们眼里放光,不由自主感叹道:好漂亮哦!有孩子说:“老师,我看到白云呢。”也有孩子说:“我看到了白云下面的人家了。”还有眼尖的孩子说:“老师,那儿有一条公路伸向山里,那不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吗?”

回到课堂,我再让孩子们说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描绘的画面,孩子们几乎能轻松说出,无需老师多言。刚才那些画面,已深深印在他们脑海里,多年以后,当他们把课堂里的一切忘记,或许还能留下师生一起欣赏“白云生处有人家”美好回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自然而然进行了。

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语文的外延便是生活,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合理应用,实地的体验远高于视频的展示,也更能让孩子们入情入境,体味诗中的家乡美、乡土情。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诗歌就是描写我们的生活,语文即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修炼出善于把生活和教学联系起来的智慧,让孩子把学习当成生活,把生活当成语文的一部分,教学便可成功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