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10期(总第375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不露痕迹的爱
■张玉明
《教育导报》2022年第110期(总第3758期) 导报四版

每学期,学校都要拿出一笔钱来,对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救助。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也足够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维持两三个月的生活费开支了。我在班上作了宣传,然而到了截止日期,竟没有一个同学交来申请。是班上没有贫困生吗?不是。据我所知,班上一名叫娟子的小女孩肯定是符合救助标准的。

娟子的家境十分贫寒,她幼年丧母,父亲在外打工赚钱。每学期开学时的书本费,常常要拖两三个月才能凑齐交来。她这学期的校服钱还是我帮忙垫付的,她要我放心,说下个月、最迟下下个月,父亲就会把钱送来,到时肯定会还老师的。

我把娟子找来办公室,问为什么不写申请。原来她担心拿了学校的救济款后,会被其他同学瞧不起。我向她承诺,可以不让学校在橱窗里公布姓名。她依然摇头不肯,说只要拿了学校的钱,即使同学们都不知道,心里总感觉自己好像比别人低了一头似的。

小女孩倔犟的性格,让我有些感动。我沉默无语,但依然希望她不要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我知道她实在太需要帮助了。后来,我想了个巧妙的变通办法,并征得了学校的同意,我请娟子的父亲来学校,让他替女儿写了申请,并领取了1000元的救助金。这个场景,在我担任娟子班主任的四个学期里,共出现过四次。每次我都和娟子的父亲约定,永远也不要让女孩知道这件事。

对于身处困境、需要帮助的弱者,尤其是孩子,我们的关爱要格外地小心。他们的心是脆弱的、自卑的,同时又是矛盾的。他们渴望得到关爱,但他们又不愿意接受比别的孩子更特殊的爱。在他们敏感的心中,任何的与众不同,哪怕是一点点特殊的优惠和照顾,都会被他们误解成是一种怜悯,甚至是一种施舍。这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温暖,反而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自卑,给他们要强自尊的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的一片爱心付之东流不说,可能还会收获事与愿违的结果。

有的学校在分派有限的资助款时,学校为了显示自己的公平公正,会在学生大会上公开宣读或张榜公布受救助学生的名字。有些老师甚至用评先进时才采用的举手表决的方式,让全班学生推举出班上最贫困、最需要救助的学生名单。还有些企业、公司和单位,为了向全社会彰显自己的爱心,不惜让贫困的孩子在大众媒体前亮相,在众目睽睽之下登台,甚至还接受采访,然后低着头,从董事长、总经理或政府领导们的手中接过捐助……

这些本来并无恶意的种种做法,其实都是不妥当的,甚至是残忍的。面对深陷贫困而又自卑的孩子们,我们在奉献更多的关怀和爱心之时,还需要讲究一点智慧,注意一下方式方法,从而把我们的关爱不露痕迹地传递给他们。

对学生的爱,应像春雨,滋润万物而无声,像母爱,无处不在却无痕。让这些贫困的孩子能够同其他孩子一样自在、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