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7期(总第377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年味儿从来没离开
■夏学军
文化《教育导报》2023年第7期(总第3772期) 导报四版

每到春节临近,总有人说日子好得天天像过年,所以对年的感觉越来越淡。我爱人也总是抱怨不爱过年,“一点年味儿都没有。”是这样吗?我不太同意。

在我看来所谓年味儿,便是期待、珍惜以及认同。

一年里的大部分节假日,有人会问“你怎么安排?”唯有春节没人会这么问,因为我们都知道,春节是年度里头等重要的亲情盛事,它和家有关,所有人的安排都是一致的:回家团聚。

生活上的富裕使得期待不再那样深刻,但我们对春节的情结,是小时候就种下的,它寄托了无数能实现和不能实现的愿望与想法,等待春节这一天拉开大幕上演诸多精彩瞬间。

不论你事业如何、财富如何,你都要在除夕之夜前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家人团团围坐,举杯共同期许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健健康康。那一刻是幸福的、愉悦的、踏实的,由此便觉一年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守岁,绝不等同于平日里的熬夜,没人劝你早点睡吧。家家灯火通明,欢聚一堂,吃不完的美食,聊不完的话题,眼里、心里全是火辣辣的“红”。平日里也少不了给父母零花钱,但过年时包一个大红包,绝不止孝心这么简单,和父母给我们的红包一样,里面有祝福、有期望,这是来自最亲的人送上的祝福,全新一刻从这里开始,幸福吉祥一整年。

平常的日子,屋子装扮得再漂亮,你也不能贴福字、贴春联吧。练习书法的孩童、家父的一手好字、母亲巧手剪的窗花,在物质无比丰富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之美在这一刻犹如锦上添花。

平日里相识的人见面打招呼,无非是“上班啊”“下班了”“回来啦”,而过年就不同了,一句“过年好”,既有祝福又礼貌、热情,避免了无话可说的尴尬。记得儿子告诉我:“妈妈,刚才我出去玩儿看见老师啦,我给她拜年了呢!”我立即给他一个大大的赞,夸他懂事有礼貌。

小孩子最盼过年,因为他们的年是最“嚣张”的,不管闯了什么祸,大人都能用一句“大过年的算了吧”轻易地原谅,平日里的三分胆量膨胀到十分,看电视、打游戏、吃零食、睡懒觉,处处惹人生气,大人们的脾气却出奇的好。

现在都不盼望过年那一身新衣服了,但母亲买给我的新袜子、新鞋垫,穿上它依旧有十足的仪式感,自然而然地期待新春的朝阳,心中悠然而生母亲早年的教诲:穿新鞋,走好路。

如今年迈的母亲总要嘱咐我:过年了,去看看你大伯,去你老姨家串个门吧。我们平时忙得很,忽略了好多亲情,趁着过年是需要修补一下的。堂哥堂姐、表哥表姐,虽然通讯方便了,但平日里各忙各的还是难得见面,都要趁着过年聚一聚,不能让亲情的距离疏远了。

在过年这段时间里,亲情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成为一种氛围,一种触手可及的温暖,它让我们积攒了一年的焦虑、烦躁、疲惫,魔术般褪去,心情放缓,忽然之间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年味儿从来没离开,你想让年味儿有多浓,它就有多浓,正是这些元素的叠加,让年活了起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亿万国人有了归属感,成就了独属于我们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