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7期(总第377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孵化走向成熟:区域名师工作室特色创建路径
■郑大明 代益梅
《教育导报》2023年第7期(总第3772期) 导报三版

当前,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建设如火如荼,上自教育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下至省、市、区(县)、校级工作室,也遍地开花。名师工作室三年管理期内,多参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拟定的管理考核办法来履行职责,虽在管理架构、资源整合、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地开展创建特色,但在区域内外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不多。笔者作为区域两级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和领衔人,见证并实践了工作室从孵化期到成熟期的特色创建过程。目前,“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逐步形成了架构管理“三共”、学术研究“四有”、资源整合“五通”的特色,在区域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架构管理“三共”

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是成都市第二届名师工作室。从2018年至今,从“孵化期”走向了“成熟期”,实现学员层级管理。高级学员由13人,扩展到50人,其余522名学员来自成都市16个区县以及眉山、泸州、德阳、郑州等地。短短4年,工作室完成了如新世纪北师大教材微课3 .0建设、成都市教科院微师培2 .0微课制作、成都数字学校直播等创新项目;先后在眉山市、金牛区、高新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大邑县、金堂县等孵化出区级名师工作室7个,区县工作室分部10个,学校工作室站9个。

1 .章程共建。管理名师工作室的第一要义是建章立制,这是工作室良好运行的基础保障。郑大明名师工作室章程建设分为总章41条、65条制度、8个部门,涵盖了工作室文化、成员权利和义务,以及宣传、纪检、学习、会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内容。

2 .团队共管。各区域名师工作室建设是在领衔人的牵头引领下,工作室全体成员人人成为主人,各在其位,各司其职。郑大明名师工作室下设工作室管理日常委员会,1个主任、2个副主任、8个部门常任委员。从纵向上分为8个部门,在科研、学习、纪检、宣传等8个板块进行团队建设管理,每个部门设置了部长和干事。从横向上分为10个区县分部和9个学校分站,每个分部分站均设有部长、副部长、站长和副站长,以及对应8个部门的分支委员干事。这样的团队管理架构,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3 .文化共建。郑大明名师工作室文化包括:1个理念(经历就是成长),2个品格(蹲下读书、起立育人),3个观念(扶正世界观、匡正人生观、端正价值观),4个心愿(心中有理想、心中有课堂、心中有团队、心中有文章)。从宏观视角的“正三观”,到微观视角的“四有”愿景,把文化渗透在个人的日常教育教学研究行为当中,方能让团队文化在大家的身上,真正“生长”出来,传承下去。

二、学术研究“四有”

名师工作室是学术研究的专业成长共同体。要成为一个奋斗型、学术型、创新型的团队,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做到“四有”。

1 .有课题,聚焦核心。一个名师工作室核心成果要挖掘、提炼和推广,离不开课题研究的支撑。在一些地区,教科研部门专门提供申报“名师专项”课题的通道,领衔人可借助通道多级申报课题,聚焦选题,开展行动研究,提炼特色成果。郑大明工作室专注“三课四学”智能学习课堂模式研究数十年,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近期又申报成功省级课题,持续进行这一成果的“任务清单式管理”研究。

2 .有主题,定期研讨。围绕着工作室核心成果,可以策划工作室定期研讨活动,让更多学员长时间持续地参与到核心成果的解读、实践和反思中,既助推核心成果的多样本运用,又提升工作室成员科研素养。一月一次的数字化研修活动,已经成为工作室的研修常态。

3 .有问题,传道解惑。除了定期研讨和不定期的“有问题随时研”,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解决了工作室成员当下的困惑。比如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工作室把共性的问题收集起来,内部不定期答疑,有助于学员理清学术脉络。

4 .有话题,鲜活多维。话题是指聚焦当下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比如,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深度学习下的大单元设计、项目式学习、结构化学习、数学建模等,工作室进行专项研讨交流,丰富工作室学术研究成果,并且可以开发、嫁接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

三、资源整合“五通”

一个工作室不论大与小,要在区域内外引领辐射、锤炼队伍,多方的资源整合及平台搭建必不可少。工作室领衔人及主要管理团队要有主动寻找、发现、转换、整合研修资源的意识,并融通各类资源平台的壁垒,为成员搭建一座四通八达、全面立体的“学术立交桥”。

1 .指导“通”两道。工作室研修过程中,畅通专家渠道,邀请学术和实践两方面的“大咖”前来指导。

2 .宣传“通”四面。除了微信公众号和工作室简报,我们创办工作室专刊《大明周刊》,还通过市教科院工作室网站和其他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给学员提供参评、发表和展示的平台。

3 .合作“通”六路。工作室先后与某研究院和“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等机构合作,策划师培研修专题,锻炼工作室队伍,辐射引领一大批区域内外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新入职教师。

4 .研训“通”八方。名师工作室研修应主动作为,开辟多类研训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牵头与成都市教育学会小数专委会联合成立了“成都市小学数学名师联合会”,组织教学主题成长擂台赛、组成了“主题研究学术”团队,共同引领成都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5 .资讯“通”十行。名师工作室不仅仅是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更是区域资讯信息的共享体。因人员众多、覆盖面广,工作室与各行各业的资讯信息畅通,为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比如在跨区域招聘等方面信息互通有无,真所谓“一室在手,应有尽有”。

(郑大明系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代益梅系都江堰市团结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