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是不平凡的一年,对教育来讲,最热的词当属“双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以下认识:
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永恒的核心任务和战略选择。“双减”倡导科学学习、健康成长,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生高素质是优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面对并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学校工作的必答题。
在教育中,要看到学生更长远的发展,看到人的无限可能,看到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双减”不是应景式“运动”,而是应该“小切口”推动的一场变革,旨在提升育人质量。
“双减”的重要发力点在校内教育,必须提质增效。学校必须在教学管理、课程体系、课堂生态等方面进行重构,才能让基础教育焕发新的光彩。
一年来,“双减”成为我们工作新旗帜,聚焦“双减”,刀刃向内找问题,优化管理、精准发力,避免“勤奋的平庸”和“平庸的勤奋”,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更多的“可为”与“可能”,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新态势。
一、重构机制,搭建管理新态势
1 .建设“优质”“均衡”、一班一品的班级样貌。“优质”和“均衡”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内涵。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态系统,结构性解决体系问题,持续提升每个班级的育人质量,为高质量教育提供核心支撑。
开展和而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常态化落实末时段管理、桌框管理,实行日日清,周周查,月月评的管理制度,呈现出一班一品,各美其美的班级风貌;升级研修体系,以大教研(学科大组)——小教研(年级备课组)——日常教研的模式,实现理念共享、方向一致、风格各异的高质量课堂样态;加强团队纵横联动,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人才共育,推动各年级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快速生成。
2 .以班级为单位,组建“1+ X园丁团”。以班主任为中心,整合班科老师、生活老师、家长的力量,实现全员德育、全方位关注、全过程育人。把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构建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
搭建平台,孵化“领袖教师”。我们规划了“百名卓越附小人”行动,努力看见“每一个”教职工;制订了“五个一”行动计划——上一堂好课,读一本好书,组织一次活动,开展一次讲座,撰写一篇文章,带动老师们有方向感地前进。着力课程赋能,不断完善“3+ X”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开发系列化、主题化、类别化的各类课程,并以周、月持续推进,助力教师成长。逐年增加投入(从每年2000元增加到20万元),规定读书数量,每年6+ X(教材教参国学),策划荐书活动,分享活动,择机展示,并把读书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
二、重构课堂,供给学习新场景
1 .专家引领,提升学术高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学校课改工作进入了深水区。学校特聘周林教授,成立课改工作室,坚持每周1至2次、每次3小时以上的深入研究。目前,工作室成员149人,近两年进行课前教参教材研读50多次,语数课例研究50节。
专家带领教师,走进“学科意义”,着力“学能培养”,成立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型研究团队,紧扣教材,进行学情实验,优化学材选择,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测评总结,开展自学、互学、群学、测学等实践研究活动,形成了基于学科意义、基于学能培育、基于合作与独立学习的课堂新样态,循序渐进推进“说语文”“说数学”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孩子“学能”,在课堂上看得见“生命的律动”。此外,依托各级教科院,每期开展各种专题研究20余次,形成了人人研读教参、教学去伪存真、科学观课议课的氛围。
2 .常态化研究,促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纯内在的前进运动”,即指向内部的、流动的、向上生长的积极状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双减”要求,鼓励教师进行以备课、上课、观课、研课为载体的主题课例研讨,完整地经历“提出问题—聚焦问题—个体学习设计—专家诊断—团队互助分享—教学行为跟进—经验积累生成”的校本研修过程;开展了“1+ X炼课”行动,近一年呈现近500多节“家常开放课”,干部人均听课100多节,听课、观课、议课成为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日常。
目前,大面积的单生应答式课堂教学成为过去式,以2人合作学习为主,少量4人合作,以突破较难的学习任务,两种合作学习可达20分钟左右。板块化学习减少了课堂的“游离”状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行为、反思、总结等一系列行动来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三、重构课程,学生发展新气象
1 .聚焦核心素养,课程供给更营养。我们深耕“3+ X”课程体系,兼顾共性与个性,确保根基牢固,底蕴健康,个性分明。
一是阅读课程纵向抓主体,横向抓内容。健全读书阵地,让学生有书读;规划读书时间,让学生有空读;强化读书指导,让学生会读书;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乐读书。
二是开展学科内阅读,进行学科融合阅读,实施学段分级阅读;以项目式阅读为抓手,在各年段阅读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整合式、全书式等学习方式,同时以短时阅读、中时阅读、长时阅读三个层次沁润阅读活动。
三是国际理解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与加拿大某校结为学术友好学校,进行了课程、活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2 .活动更多元,让每一个孩子迈向“自己的高地”。课程,不仅仅是供给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培养。满足学生“实践、扶弱、特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是开展个性课程的出发点和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实施艺体课程“1+ X”模式,在“一人一件乐器”“一人一根跳绳”“一人一个空竹”“一人一个篮球”的基础上,成立了特色校队,以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需求;疫情期间,开展“云运动会”“云歌唱大赛”“云健康”等活动,停课不停学,在家也要全面发展;以美育为中心,开展“大自然的秘密”学期主题活动;开发家务“作业清单”和“生活自理比赛”等生活劳动,还让学生担任“附小代言娃”负责接待讲解、学校“升旗团”“安全小卫士”等岗位体验,参与成都“小导游”、帮扶山区同学等社会实践、志愿劳动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