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41期(总第380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研员“下沉”学校 破解研教“两张皮”
■杨彤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2023年第41期(总第3806期) 导报三版
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素养背景下区域教研机制改革现场会暨首届下沉式研教深度融合教研机制改革研讨会”在华阳中学举行。来自重庆市、内江市、成都市各区(市、县)的教科研单位和教师代表现场聆听了“下沉式研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汇报,并观摩了教研员与学校老师同上示范课的精彩课堂。天府新区“下沉式教研”两年的改革得到了我省教科研单位的广泛关注。

◆按学段实际,探索改革新路

区域校本研修的机制体制不健全、教研员对校本研修的指导力不足、部分教师积极性和创生性不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这些问题在区域教研中具有普遍性。如何破解研究、教学“两张皮”的问题?2017年,天府新区教科院组建后踏上了教研改革新路。

“‘下沉式’,指以教科院为主导,在区域内遴选基地学校,以此为依托开展教科研工作。‘研’,指区域的教科研工作;“教”,指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下沉式研教深度融合’,指区校联合,教研员深入到基地校、教研组与课堂,将区域教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等方面深度融合,捆绑发展,共研、共教、共进。“既把教研员卷入学校教育教学现场,又把广大教师卷入研究探索教改实验的现场,从而实现双向奔赴共同发展。”天府新区教科院院长刘长清说。

根据不同学段,天府新区采取不同方式予以探索——

高中段形成基地+全域、教研员+教师、项目+常规的三“+”模式,实现共建共享。在坚持教研常规情况下,提炼难点、重点、关键点形成教研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以学校为基地,教研员牵头、基地学校骨干教师为主体组建项目组,开展项目研究,在项目研究成熟后向全区其他学校推广。

初中段形成“1+2”研教深度融合模式。以一所基地校为集中办公点,全体教研员驻校指导,各学科深入教学一线,深度参与教学和教研工作,同时常态开展区域学科教研工作;音乐、体育、美术、德育由于学科特点,教研员以两所学校为基地校开展工作,辐射天府新区全域。

小学段采用3所基地校+全域学校相结合的方式运行。每所基地校有2-3名教研员每周深入学校指导;同时,每名教研员不定期到其他学校进行下沉式指导。

学前段:扶薄式下沉。对于教学质量相对较弱的幼儿园,教研员每周一次到校指导,并实施回头看,促进保教质量发展;关注新开办幼儿园,教研员每月一次进园督导,以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定点帮扶发展不均衡民办幼儿园,教研员与帮扶园联合对其开展多方位帮扶,提升民办园内涵发展。

◆多点“下沉”,服务一线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李强总理也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谈及为什么要“下沉”,小学室主任钟伟认识深刻。天府新区建区以后,小学由原来的17所小学增加到43所,存量学校教师年龄整体偏大,创新体制学校教师整体年轻,教师年龄结构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使得学校校本教研面临新的问题。

小学段采用的是多点下沉和服务全域的形式,先后确定了教科院附小、天府新区实验小学、天府新区第六小学为基地校,基地校有2-3名教研员每周“下沉”,其他学校,教研员根据情况不定期到校指导。目标有三:一是形成学科校本研修规范体系;二是提高基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提升服务区域能力。

小学段教研员自“下沉”以来,以核心素养和新课程为背景,对基地学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20余次,涉及新时代教育改革、课程标准解读、学科课堂学习方式、作业优化设计等方面,从课程理念上引领广大教师站在课改前沿。目前,“下沉式”研教深度融合的学科校本教研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教研员与学校学科组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研员服务于区域课改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初中段的“1+2”研教深度融合模式运作以来,将天府三中作为基地校,对学校开展多次调查研究、专题培训和教学视导;成立以教研员为领衔人、天府三中年轻教师为学员的学科名师工作室4个;各教研员在天府三中参与教研组活动46余次;教研员上课、听评课节数达70余节;组织60余次培训活动,请专家到校作讲座9次,2000人次参与。

高中段根据新区6所高中学校定位与发展方向不同、各校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不均衡、校本研修制度有待完善、各校校本研修各自为战等问题,确定华阳中学、天府五中、天府七中、天府职校、太平中学为基地;历史、物理教研员带班上课;普高将“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和“高考评价体系研究”作为项目,并开展了命题讲题比赛和教材解读比赛。另外,“中职教师能力素养提升实践研究”也在天府职中开展起来。

◆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下沉”落地

研讨会举行了分学段主题展示,成都市教科院、天府新区教科院教研员与基地校教师,以高中数学、高中英语、初中物理、小学数学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研讨,教研员与学校老师同上一堂课,贡献了8堂高质量现场示范课,展示了“下沉式”教研带来的课堂变化。

“教研员具体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上课时数根据学段实际有明确要求;带领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建立学科校本教研规范;与学科教师一道常态化推进高质量课堂教学改革;带领学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刘长清介绍了“下沉式教研”的组织保障工作。

天府新区教科院成立院长为组长,包含副院长、基地学校分管副校长、教科院中层行政干部,基地学校教务、课程、科研等部门中层干部的教研改革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教研改革工作,协调教科院与学校以及双方内部各部门确保该项改革顺利推进。同时,成立工作推进小组,制订工作计划,组织改革实施,开展改革评价,最后根据教学、教师培养、项目成效等进行考核。

“从2022年9月启动以来,基地学校大力支持,整体进展顺利,目前已度过磨合期,成效正在加快显现。”研讨会上,刘长清总结道:

一是现在区域教研更加精准。教研员下沉,特别是带班上课,让教研员增加了课堂的真实体验,对学情、教情的把握更加真实精准,在组织指导教研时,可以更好地聚焦课堂教学的真问题、教师发展的真需求。

二是校本教研逐步规范。教研员下沉与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老师一起对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科研能力、评价机制等进行研讨,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天府实验小学副校长侯毅说:“以前对学校是碎片化的指导,现在是系统化的指导,包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科研能力、评价机制等,形成可复制、可传播的天府模式。”

三是课程改革初显成效。通过下沉式研教深度融合,基地校的老师们的新课程理念得以树立,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天府三中校长叶超认为,学校以教科院入驻为契机,充分利用教科院的专业团队和丰富资源,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以教研组作为阵地,促进教研更加规范实效,让校本教研成为办学质量提升的加油站;同时,以年轻教师为抓手,以教研员为中心,建立若干个研究团队和课改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