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91期(总第385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新时代“体美劳”综合育人的三个着力点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余川镇中心学校 陈险平 柯苏云 吴学书
《教育导报》2023年第91期(总第3856期) 导报三版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审美人文素养、劳动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中,“体美劳”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践行和坚持“五育并举”的同时,学校如何推动“体美劳”协调融合育人功能?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三个着力点。

一是整合资源配置,科学谋划布局。优质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场地设施,一定规模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学校进行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建设的基础。因此,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体美劳”教育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应重视基础保障,统筹社会各方资源。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力度培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补足师资“短板”。其次,聘请各行各业的精英进入校园“传经送宝”。如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勇于担当的企业家、品德高尚的劳模工匠。请他们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地方,要用好用足“银龄计划”政策,特别注重返聘有美术、体育、劳动教育特长的退休教师,发挥他们的特长献余热。最后,要用好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馆、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为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和广阔的实践天地。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创新课程模式。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将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体育和劳动教育项目纳入地方课程,如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的黄梅戏、罗田县的大别山民歌、英山县的缠花、团风县的湖北大鼓、武穴市的岳家拳、红安县的绣活等。让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中积淀教育力量,追随睿智的思想光芒。同时,学校要制订不同学龄段和不同年级的培养计划,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程范畴与维度,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引导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开阔视野、开发智力、愉悦心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守护精神家园。

三是推进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事实上,“体美劳”三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体育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与运动美、劳动美相关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身体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引领他们在运动中、劳动中以美健体,给生命打下阳光健康的底色,为学生幸福成长赋能。在美育中融入体育、劳动教育精神,在体育中贯穿美育、劳动教育思想。以体健美,以劳悟美,感受美的力量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劳动中融合美育、体育观念。学校美育课程设置可以充分融入体育、劳动教育类艺术作品的内容,如观赏表现体育、劳动精神的运动项目(体操运动、冰上运动、田径运动、水上运动、球类运动)等,在文艺编排与音乐艺术中结合体育、劳动的动作中,使学生对于身体美、运动美、劳动美有更艺术化的感悟。在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紧密围绕“劳动创造知识”“劳动与艺术”“劳动与体育”等主题展开教学设计。让劳动与体育、美育建立自觉、自然和有机的联系。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体育,在劳动教育中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体育思想润泽,如体育课上学生搬运器材、摆放教具、整理场地等都蕴含着劳动价值。美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教育中孕育着丰富的美育、体育的因子。劳动能发现美、培育美、创造美。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影视作品等美育活动都可以助力劳动教育开展,以美促劳。事实上,在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实现强健体魄功能意义上就是“体育”,而通过劳动教育发现、观察、欣赏、体验、创造劳动之美就是“美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肩负使命和责任,在德育为先,智育为重的同时,要深刻认识“体美劳”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在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互动、融合育人生态中,外修于形,内修于心,使“体美劳”成为青少年送给自己的“成长礼”。

总之,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体美劳”教育不仅对培养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健全起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重要作用,还肩负着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实际上,“五育”中的每一育都具有独特价值,有其不可代替的一面。因此,要强化“体美劳”的德育功能,深度挖掘“体美劳”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推动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互鉴共进,深度融合,相互协调,并发挥兼容并蓄、同心同向的作用。要增加“体美劳”教育互动的深度、广度,汇聚健康育人合力,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滋养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在坚持“五育并举”的同时,让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历程,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