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111期(总第387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二等奖”之外的收获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佘健琴
教坛漫笔《教育导报》2023年第111期(总第3876期) 导报三版

写下这个题目,感到自己有些不自量力,“二”不是一个非常体面的数字。但幸运的是自己有自知之明,奖项不是行走在教育路上的目的,只不过把在教育路上积累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最后还能“二”一次,也算是对自己用心之后的额外“犒赏”。

先来说说自己获得的两次“犒赏”,一是参加“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论文评比活动”;二是参加“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优秀方案和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均获二等奖。无论是论文还是案例设计,我都没有特别用心,因为有了平时的点滴积累,便欣然成文参赛,竟意外获奖。“二”了一把。

“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深信不疑。

“功夫”之一——注重积累。简单地说,就是平时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学生作业反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让假日作业成为“减负提质”的学习场域》这个作业设计,初稿成型于2016年国庆前期,那是我构思的上一届四年级孩子的国庆作业。那个时候,还没有“双减”政策,但我把这份作业设计及孩子们完成过程中的图片资料保存了下来。假期结束后,我又把孩子们反馈回来的各类作品做了保存。2021年秋,我再带四年级,于是找出那份作业设计,根据现在的部编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稍作调整,一份令现在四年级组的伙伴们感叹的作业设计就出来了。同样,孩子们在假期完成作业的过程以及返校后所交的所有成果我又保存了下来。当接到“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优秀方案和作业设计与使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文件的时候,我因为有充足的资料积累,就毫不费力地提交了案例。

“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论文征集活动”的主题是“语文要素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我想起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经意保存的一节自鸣得意的语文要素落实的课堂案例。于是打开文档,写下了反思,并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信手就成了参赛论文的素材。

功夫之二——善于感受。也就是说你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平淡的场景里,发现感动,发现忧虑。大家不喜欢“多愁”,但“善感”一定有好处。

国庆放假7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假期的作业像大多数老师那样,给孩子们布置习题,抄写几课词语?我不想随波逐流,作业是不是可以变换一种方式进行?可不可以与学生的假期生活融合起来?可不可以让假期的日常生活与听说读写画等作业结合起来?我的疑问,就是我设计那份作业的冲动。

假期结束,收回孩子们的作业单,看到家长和孩子共读一篇文章后写下的文字:“和孩子共读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孩子的视角,也让孩子明白了我们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佘老师,你布置的家庭作业让我和孩子节日更愉快。”……

功夫之三——学会思考。就是透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想到其背后的东西——由此及彼,由果及因……在思维螺旋式上升中,不断锤炼自己。

看到家长的文字,我没有停留在因家长对作业的认同而自得,而是通过以前常规的作业与这份作业的对比,思考作业的形式是不是还可以做更多改变?作业的功能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怎样的作业才能与学生生活成功链接?这些思考,恰恰是“双减”政策实施后,每一个教师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而我却暗自得意:在没有实施“双减”之前,自己早就这么做了。

于是,进一步思考班级其他的学科老师怎么设计自己的作业,怎么打通课内外联系、怎么落实学科的相互融合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美术与语文学科融合,假日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去写画秋天;数学与语文学科融合,周末进行“大数知多少”的资料整理等作业设计就应运而生,一篇有理有据的论文或者一份案例便水到渠成。

我以为,教育路上,老师要有一颗永远怦然心动、若有所思的心。教育路上的写作,就应该是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事情。有此心感动,有落笔快感,长此以往,以后所收获的也许不会是“二”,说不定“一”就会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