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126期(总第389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托幼一体化”助力“幼有善育”
——成渝地区学前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学术年会侧记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2023年第126期(总第3891期) 导报三版

“人口下降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如何实现幼有善育,如何满足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美好期盼?”12月14日,主题为“‘托’举未来‘幼’有善育: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发展”的成渝地区学前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师范学院召开。本次会议聚集了成渝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成渝两地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高校教师、相关研究机构代表等共180余人参会,与会者深入探讨托育发展的新路径,对促进学前教育托育一体化发展、助力0-6岁学龄前教育的整合创新提出观点和策略。

成立联盟,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托育需求

“深度聚焦学前教育托幼一体化发展,不仅体现了服务国家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托育需求的责任担当,也展示了在人口出生率下滑的当前,学龄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幕式上,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唐安奎希望通过广泛且深入的分享交流,获取更多共识,形成助推成渝两地托育生态创新的强大活力。

作为协办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冬介绍了该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他希望联盟成员共同探讨托育实践中急需破解的现实难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张家琼作联盟工作报告。两年来,联盟开展了系列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活动,一是依托成渝虚拟教研室平台,聚焦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设,助推两地高校专业及学科发展;二是依托成渝师范生技能大赛平台,促进两地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三是依托成渝名园长平台,引领两地园所特色发展;四是依托成渝两地学术交流平台,深化行业学术交流。在联盟未来的工作中,联盟将继续搭建川渝两地高校、幼儿园、公益机构及企业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凝聚两地托幼一体化合力,为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成渝地区学前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是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背景下,由成都师范学院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的。自2021年成立以来,联盟致力于0-6岁一体化托幼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探讨如何建构0-3岁婴幼儿社会教育体系

“什么是托幼一体化?”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教授李姗泽围绕“也谈托幼一体化及0-3岁婴幼儿社会教育体系的建构”主题,强调了儿童的成长与国家制度化的教育体系紧密相关,她提出:家、园、校、社一体化共育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价值指向。

“‘一体’指的是组合在一起不分散、关系密切、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一体化’的化,说明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在解释“托幼一体化”概念的同时,李姗泽强调了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早期教育要指向要儿童的生命成长,特别要重视0-3岁、3-6岁教育的衔接。

她认为,托幼一体化要回归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即在政府主导下,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基于公平、公益、优质普惠的价值追求,为全体公民提供的多样化学前教育服务的制度安排和系统组合,包括价值理念体系、组织制度体系和服务实践体系三大部分。

“完善0-3岁婴幼儿社会教育(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李姗泽分享了重庆市以儿童之家为依托,构建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重庆市选择了10个市级点、26个区级点成立“儿童之家”,并统一制度、 logo设计、人员管理、活动开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3岁以下儿童活动场地及环境创设、日常开放;特色教育活动组织;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及沟通平台建设;困境儿童及家庭支持与保护;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统整等,并做到每季度督导。

李姗泽认为,社区儿童之家婴幼儿照护服务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专业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总体供不应求;社区儿童之家的模糊定位,难以覆盖婴幼儿照护的多元需求;社区儿童之家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中,硬件与软件不匹配。她提出,社区儿童之家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价值追求是“利国、利家、利童”。“儿童之家建设,在国家层面,以提高我国儿童的国民素养为本;在家庭层面,以提升家庭育儿生活品质为要;在婴幼儿个体层面,以关注精神生活为主。”她希望,托幼一体化建设中,要做到政府主导,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提供更多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与政策;在中国本土经验总结基础上,出现更多接地气的、适合的解决方案。

探讨0-6岁儿童发展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张家琼教授以“0-3岁托育的价值思考与托幼人才一体化培养创新探索”为主题,介绍了她在托幼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创新探索中的经验和思考。

张家琼回顾了“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人才”的相关政策演进。从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 .5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托育服务新需求。”她指出,幼儿教育是关乎国家民族希望的教育。

张家琼接着以新华社报道“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学前教育受到的生源冲击已经显现。一些幼儿园‘招生难’,从‘一位难求’、摇号入园到招不满、‘吃不饱’”着手,提出了破局思路——进行0-6岁儿童发展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

张家琼首先给本科院校推荐了新举措:探讨在本科开办托育专业的可能性,针对0-3岁照护的专业要求培养相应人才;其次,她给幼儿园提出建议:托幼一体,不等于幼儿园+托育,“0-3岁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属性,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最后,她对高等教育办学提出思路:在高段分方向,可以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增学托育相关核心课程,比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舞蹈、美术、音乐三大方向之外增加了家庭教育和托幼方向,其中托幼方向开设托育服务与管理、亲子指导、婴幼儿观察与评估课程等,另外还有蒙台梭利工作坊课程,让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就业时候及时调整就业方向,获得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探讨托幼机构的高品质建设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文颐在“高品质托育机构环境创设的抓手”的报告中,分享了成都师范学院在托育建设中的典型经验,为创设高品质的托育机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在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中早已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应以‘儿童的环境”为中心。”文颐开宗明义指出,托幼机构的儿童环境包括空间布置和材料运用的硬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软环境。在环境打造中要遵循处处安全、处处规范、处处观察与学习、处处文化的四大原则。

针对“处处安全”,文颐就某些新闻中出现的安全事件指出,因环境材料布置不当造成了安全隐患,她指出过于整齐和简洁像医院般布置不利于婴幼儿身心发展。针对“处处规范”原则,文颐特别提出了入园、晨间、户外、喝水、集教、进餐、午睡、游戏、解便、离园10个环节要关注的要点。就“处处观察与学习”方面,她推荐了教育部精品课《0-3岁保育与教育》配套教材和《0-3岁婴幼儿核心能力与学习进程观察量表》。就“处处文化”,她举例说明,中国文化、地方文化、社区文化、课程文化都是园所环境布置可以参考的文化建设方向。

学术年会还进行了分论坛会议。在高校托育一体化人才培养论坛,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早期发展学院的梁珊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李雪、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谢应琴、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讲师高祥等探讨了在托育人才培育标准、学科建设的评估标准、托育专业课程的体系化建设、中国特色托育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在幼儿园托幼实践论坛,艾乐恺汀幼儿园园长刘姝、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幼儿园副园长王岔庄、无锡市妇联实验托幼中心副园长张赟、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园长陈彬分享了园所中托育一体化的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的构建、园本化托育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