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63期(总第395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不惧风雨 展翅飞翔
——“独臂少年”陈科的成长之路
■本报记者 张文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2024年第63期(总第3958期) 导报三版

成长是一场漫长的征途,阳光明媚或风雨俱来,都是生活的常态。当你身处逆境,会做些什么呢?“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回报以歌。”6岁经历第一次恶性肿瘤手术,8岁左手臂及左肩胛骨一并切除,术后糖尿病、白内障……15岁的独臂少年陈科用他的阳光和勇敢诠释了这个答案。

 

“儿子,好样的!接下来,你就要勇敢地长大”

6月13日上午,成都市青白江区川化中学考场内。翻开语文考卷,陈科第一时间看了看作文题目: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围绕赢与迎,两个字可选其一,可都选,题目自拟进行写作。

对于“赢”和“迎”,陈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写的是《迎接风雨,赢得成功》,根据我自身的经历创作了这篇作文。”上午的考试结束后,走出考场的陈科因为独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面对询问,他聊起了自己的写作心得,言语中都是开朗和自信。

眼前的场景让人不禁好奇,这位年仅15岁的少年缘何如此云淡风轻呢?

时光回到9年前。那时的陈科跟同龄人一样,每天蹦蹦跳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他和爸爸打闹时,爸爸无意中拍到了他的左肩,陈科突然觉得一阵刺痛,之后,这种疼痛越来越明显。

随后,爸爸妈妈把陈科带到医院做检查。不幸的是,陈科被检查出患了恶性肿瘤——滑膜肉瘤。这个噩耗让陈科妈妈觉得“天都塌了”。但是,面对懵懂的儿子,她只能强忍泪水,故作轻松地跟陈科说:“不要怕,你的肩膀上长了个‘怪物’,我们一起把这个‘怪物’打跑。”

从此,6岁的陈科开始学校、医院两边跑,也由此开启了他9年的“打怪升级”之路。

第一次手术,陈科只是切除了肿瘤,在医院住了大概一个月。出院时,医生叮嘱陈科父母,要做好病情复发的心理准备。手术一年多以后,陈科的肿瘤复发。这一次,医生直接给出了截肢的治疗方案。

“失去一条手臂跟失去生命,当然是先保命。”进手术室前,陈科妈妈拉着儿子的手说:“儿子,不怕,把‘怪物’彻底赶走,你的病就好了!”截肢是大手术,陈科早已忘记手术进行了多久,只记得醒来后,妈妈俯下身来,抱着他说:“儿子,‘怪物’切掉了,你是好样的!接下来,就要勇敢地长大!”

住院期间,陈科妈妈给陈科讲史铁生、海伦·凯勒、贝多芬等人的故事,用他们的故事鼓励陈科。在他们的故事里,陈科也读懂了妈妈的苦心:不管遭遇再多苦难,都要乐观坚强,用微笑面对生活。

 

“已经这样了,更要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陈科的父母很少在儿子面前掉眼泪,更没在他面前说过丧气的话。他们把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儿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陪他说笑、打闹,给病痛中的陈科带来很多快乐。

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陈科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半年后就返校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安排他从幼儿园就相识的好朋友、同班同学毛鑫宇照顾他,陈科却拒绝了。“我觉得用不着,穿衣、吃饭、上厕所,我自己能行,像搬重物这些做不到的事情,我会请同学或者老师帮忙。”陈科说。

这一切归功于陈科妈妈。“既然他的身体已经这样了,那更要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后长大了,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陈科妈妈知道,要想让儿子不自卑,首先要把他当作健全的孩子来对待。

生活上,她不厌其烦地教儿子用一只手洗漱、穿衣、吃饭,甚至干简单的家务活;学习上,她随时“请教”陈科这个“小老师”,让儿子在一次次讲解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一到周末,她和丈夫就带着儿子锻炼身体,兵乓球、篮球、跑步,样样不在话下。

在陈科心里,妈妈仿佛随时都能量满满。但他也深深地明白,这些年来,最不容易的就是爸爸妈妈。被爱意包围的陈科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年幼的他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手术后的第一年,快到母亲节了,陈科想给妈妈一个惊喜。那天,他和爷爷奶奶去绿道散步。绿道的河边景色怡人,突然,陈科发现河边有很多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其中一块是爱心的形状。陈科心里乐了,给妈妈的惊喜找到了!他小心翼翼地捡回那块心形鹅卵石,清洗、擦拭干净。

母亲节当天,陈科把心形石头送给妈妈,还悄悄地在她耳边说:“妈妈,我爱你!”陈科妈妈先是愣住了,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哎哟,我的儿子长大啦!”

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陈科第一次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也能通过自己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带来快乐。他在心里高呼:“是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儿子长大了。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我都爱你们!”

 

“这次考试,我一定能成为全年级第一”

截肢手术后,陈科的肿瘤没有再复发。但不幸的是,手术后遗症让他又患上了糖尿病,并引发了双目白内障。

从6岁到10岁,大约5年的时间里,陈科经历了多次手术,以及各种保守治疗,还要时常去医院检查,甚至住院。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生病耽误学习,反而通过自学补完了因为手术落下的课程,成绩在班级和年级都名列前茅。

进入初中后,陈科感受到了学业的加重。每天清晨6点半,他准时起床,完成洗漱和吃早餐后,7点半到学校。距离早读课还有半小时,他会利用这段时间打扫教室卫生,然后拿出前一晚尚未解决的难题,继续深入思考。

在学校度过充实的一天后,晚上8点,结束晚自习回到家中,陈科还会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作业或者自己找一些数学难题进行研究。他总是在9点半之前结束学习,10点准时上床休息,确保第二天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学习挑战。

日复一日,陈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长期将成绩保持在年级前三。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是他的强项,他常常取得148分甚至满分150分的优异成绩。他的英语和语文成绩也总是位列班级前三。

然而,这些成绩远未达到陈科的期望。初二下学期,他满怀信心地对班主任何泽康说:“这次考试,我一定能成为全年级第一!”结果证明,陈科并非夸夸其谈,他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自那以后,陈科每次考试都稳居年级第一,直至初中毕业。这份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的最好证明。

谈起陈科,何泽康语气里满是骄傲和自豪,在他的眼里,陈科是个阳光、开朗的“宝藏”男孩。3年前,刚接手这个班时,何泽康也曾担心过这个特殊的孩子。细心的他提前找陈科的小学班主任了解了情况,开学后,他并没有着急对陈科进行“特殊照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何泽康发现,陈科的自理能力相当强,大部分事情都能自己解决,而且还经常给其他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毫不吝啬分享自己所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内同学答疑解惑,是同学们喜爱的‘小陈老师’。”何泽康说。各科老师也将陈科当成普通的学生来要求,该参加的集体活动他要参加,他犯错了,该批评时也会及时批评。

 

“拥抱风雨,终会迎来苦尽甘来的未来”

除了学习积极向上,陈科还热衷于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与竞赛。无论是羽毛球、乒乓球,还是经典朗诵、话剧表演,他都乐在其中,积极展现自己的热情与才华。

2023年暑假期间,英语老师李静特别叮嘱陈科,让他为即将到来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比赛做好准备。起初,陈科计划讲述端午节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妈妈提醒他,这个题材太热门了,可能许多同学都会选择。于是,陈科跳出中国传统故事的范畴,将目光转移到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上。最终,他决定讲述“河北涿州遭遇洪水,众人齐心合力救灾”的事件。

开学后,陈科顺利通过了学校的选拔赛,代表学校参加了区级比赛。比赛现场,陈科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流利的口语和生动的讲述使他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青白江区特等奖。一周后,他又代表青白江区参加了成都市的比赛,并荣获一等奖。

在初三下学期的校运动会上,面对男子1000米长跑项目,其他同学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陈科却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赛。虽然这是他首次参加长跑比赛,但他信心满满地表示:“我觉得自己可以完成。”

比赛当天,陈科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坚持着。他的速度并不快,随着比赛的进行,一些选手逐渐超过了他,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比赛。虽然只得了倒数第三,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中,他早已超越了名次的限制,用勇气和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成都教育年度盛典“年度教育面孔”获得者……对于陈科来说,成长路上的风雨从未消减,但他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一个个荣誉和奖章。

“虽然我少了一只手臂,身体不比大家完整,但是,一路走来,父母的坚强、朋友的陪伴、老师的鼓励都给了我最完整的爱。”在2024年成都市中小学生成长讲座上,陈科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故事。他的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他说:“去拥抱人生的风雨,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我想,终会迎来苦尽甘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