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7期(总第397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感恩遇见 看见成长
——夸夸孩子的“宝藏老师”
■本报记者 张文博 马晓冰
《教育导报》2024年第77期(总第3972期) 导报一版

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家长们的心愿,也是孩子的幸运。什么样的老师是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家长和老师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开启一场家校共育之旅,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个教师节,我们邀请到几位家长,聊一聊他们心中的“好老师”,在家校共育的故事中一起来寻找答案。

“孩子王”

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心中

一次访校的偶然机会,让家长杨川影对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大课间的室外活动时间,低年级的孩子们把他团团围住,蹦蹦跳跳地争相和他讲话。”杨川影回忆道,“这位老师则像‘孩子王’似的,一边积

极回应着孩子们,一边有条不紊地组织活动,氛围格外轻松、有爱。”

与女儿交流后得知,这位老师名叫王波,是成都市锦江区驸马小学的德育处主任,也是科学老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德育处主任都是比较高冷、严肃的,王老师却毫无架子,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杨川影表示,王老师的和蔼可亲,也为点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添了把火。

在杨川影看来,孩子喜欢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并不代表老师要放纵或讨好孩子,而是老师能真正懂得孩子的心,精准回应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潜力。

去年5月,由王波带队,驸马小学的孩子们去往绵阳市参加了第三届(2022-2023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四川省区域赛。杨川影的女儿万靓一和队友一起,获得了“走向未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创新挑战赛四川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在科创技能的培养上,我们并没有给孩子做任何的课外辅导,全凭她自己的兴趣和在校的学习。王老师给了她重要的启蒙教育,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杨川影欣慰地说。

除了受学生喜欢,王波的真诚与细致也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孩子外出参加活动,王老师会拍摄很多照片和视频反馈给我们,就像现场直播似的。了解这些动态,让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更放心,也让家长与孩子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亲子交流更顺畅。”杨川影认为,在“亲其师,信其道”的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家校共育,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今年,女儿小学毕业,毕业典礼上,母女二人偶遇了王波老师,他热情地招呼,并对万靓一说:“初中加油,老师相信你!记得回来看我哟!”女儿与老师在欢笑中告别,令杨川影感触很深,“原来,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老师给的期许可以像这样亲切、自然。”

“鸡汤”能手

用智慧化解家长焦虑

两年前,在第一次家长见面会上,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教师李燕口若悬河、流畅清晰的表达,给李沁兰的妈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对女儿即将开始的初中生活充满了期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时成绩优异的李沁兰,面对初中课程的难度提升和五门主科的学习压力,成绩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变得极不稳定。尽管李沁兰的妈妈也是教育工作者,深知“给孩子空间,静待花开,孩子才有成长的动力”的重要性,并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但当她看到女儿半期考试数学成绩仅为 A3时,她的心中五味杂陈,焦虑不已。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沁兰妈妈急切地想找到能够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良方”。她第一时间想到了女儿的班主任李燕,并向她求助。

面对沁兰妈妈的焦虑,李燕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你觉得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们真正能做的是什么?”“如何能让孩子继续保持信心?”“孩子的目标学校是哪个?不是你的,是她的。”……这些问题使沁兰妈妈从焦虑中冷静下来,并开始抽丝剥茧、剖析问题的根源——当家长的期望遭遇孩子的“低谷期”,应该如何应对?

在李燕的引导下,沁兰妈妈意识到,她需要与女儿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这次对话的目的并非指责,而是要让女儿明白,面对初中学习的新挑战,她能够克服哪些困难,需要家长提供怎样的帮助。“尊重和信任同样不可或缺,父母越尊重孩子,孩子就越懂得自尊自爱。”这次对话后,沁兰妈妈坦言,自己的焦虑减轻了很多,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女儿也放下了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后来,再遇到困难时,女儿有了直面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而妈妈则只在必要时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支持。

在沁兰妈妈眼里,李燕不仅是家长们的“益友”,更是学生们的“良师”。700多个日夜里,她一直陪伴着班级里的所有孩子,顶着压力和挑战,一路前行。

当孩子们努力未果时,李燕会告诉他们,理想有时并非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追逐的,乾坤未定时请不要放弃;当孩子们感到精疲力尽时,李燕会提醒他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赢得别人,而在于接纳自己,因为“你不做自己,谁做呢”……

回顾女儿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沁兰妈妈深感庆幸,因为她并不是孤军奋战,“李老师总是在我迷茫和焦虑时,及时将我拉回正轨。”甚至刚入学时总认为班主任爱给他们喝“鸡汤”的女儿,现在也会半开玩笑地说:“看来初中生的生活有时确实需要一点‘鸡汤’,因为‘鸡汤’不仅有营养,还蕴含着智慧与方法。”

“救火队长”

多鼓励、少命令的教育秘笈

“对孩子的管教,应该是多鼓励和正面引导,把命令的语气转换成商量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而不是父母高高在上。”谈起家庭教育,家有两个孩子的李蓉颇有心得。而这些感悟,很大程度上源自孩子的班主任庾老师的指导。

因为女儿乖巧懂事,李蓉在教育女儿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可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儿子身上时,她却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去年,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遇到的第一个难关便是写字。“你怎么做的?一半的题都是错的,字还写得那么难看,擦了,全部重新写!”每天晚上,李蓉都要检查儿子的作业。翻开练习册,只见上面的字写得歪歪扭扭,10道题有5道都是错的,李蓉顿时火从心起,“啪”的一声,将练习册重重地摔在书桌上。

“不!我不要重新写!我的字本来就写得难看,我写不好!”和女儿不同,儿子性格倔强,想法也特别多,总是和妈妈唱反调。

经历过女儿的小学教育阶段,李蓉认为低年级是练字的好时候,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她对儿子更加严格。“不行,今天必须重新写!”李蓉坚持自己的立场,完全不顾儿子的抵触情绪。过了40多分钟,当李蓉再去检查作业时,发现儿子竟然一个字都没有重写,那一刻,怒火在她的胸中熊熊燃烧。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种挫败感在李蓉心里油然而生。为了避免和儿子发生更大的冲突,她把心中的困惑一股脑地倾述给了庾老师。

“谦谦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着急,低年级的孩子因为手部肌肉发育的关系,不太可能把字写得漂亮美观,他们只要把笔顺、笔画写正确,字形结构大小合理就可以了。”分析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后,庾老师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把命令的语气换成鼓励和商量的态度,比如用‘你还可以写得更好,你是有能力的,要不要尝试再写一次呢?’替换‘重新写’,你下次试试这样说,谦谦的态度一定会有转变的。”

“道理其实都懂,但有时候难免控制不住想发火的情绪。”在李蓉看来,庾老师就好比“救火队长”,总是能在家长着急上火的时候,及时“灭火”。

不光指导家长正面引导和鼓励孩子,在处理班级事务上,庾老师也一贯秉持这样的原则。

一次下课后,班上有孩子找到庾老师告同学的状,她没有简单地处理了事,而是鼓励孩子们直接沟通,指出对方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解决了孩子之间的矛盾,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家庭教育的引路人。”李蓉感慨,正是有了像庾老师这样的“宝藏老师”,家校共育的桥梁才更加坚固,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