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7期(总第397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马晓冰
七日谈《教育导报》2024年第77期(总第3972期) 导报一版

“不要给我充话费,也不要给我送礼,我会尽自己的良心做事,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们。”教师节前夕,安徽亳州的一位班主任召开家长会,明确告知家长:表达感恩之情,无需“花里胡哨”,一句真心的祝福已然足够。

这位老师的做法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公开拒绝“物质讨好”,直截了当表明自己的教育初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与尊重。在全社会倡导“重精神,轻物质”的氛围下,很多家长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向老师表达心意”。

对此,不少学校主动“支招”。在教师节前,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公开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真诚呼吁家长送“礼”不如送“理”。毕竟,每位老师都希望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能够收获理解、支持自己的伙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怀着对学生的赤诚之心,老师们总是甘愿奉献,不求回报。看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人成才,是他们与家长共同的期盼,而这需要两个教育主体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具体配合中,老师最怕的便是“5+2=0”的发生。周一到周五,孩子在学校坚持养成好习惯,周末回家便“打回了原形”。这启示家长,既不能将教育的责任完全交付给老师,做“甩手掌柜”;也不能过于强势,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孩子身上产生割裂。家校之间配合默契,家长和老师才能省心省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愿沟通、善沟通,也是家长能够给予老师的支持。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只有充分沟通,才能分别在家庭、在学校为孩子提供帮助,在留心观察、交换信息、对比与总结中发现症结所在。家长既要主动、坦诚地向老师说明或了解情况;也要善于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过分地要求老师面面俱到、事事回应。真诚、有效地沟通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二法门”,对老师的尊重与信任并不体现在话语的巧妙上,而体现在日常教育生活的行动上。家长与其抛出恭维、奉承的“烟雾弹”,不如单刀直入地表达真实需求,即便可能要面对一些不愉快的场景。

不过,坦诚相待并不代表毫无顾忌地直言不讳,家长也需考虑老师的感受,体谅老师的不易,将老师视作可能犯错的普通人。尤其是教育孩子时,有的老师可能会过于严厉,让孩子产生较强的挫败感;或在处理同学矛盾时,不小心误会、冤枉了孩子。老师的失误也是可能会发生的正常现象,家长发现后应理性指出问题,用更包容的态度去解除误会、打破隔阂。被信任、被理解、被宽容的体验会让老师倍感温暖。

希望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敬意,却又不知从何入手的家长,不妨从家校共育日常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用行动去给予老师理解与支持。要相信,言语、神态可见可读,行动也能表情达意。家校间的每一次携手、每一份温暖,都将成为老师珍藏心底的感动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