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98期(总第399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四川高校赴长三角地区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中,高校、企业、校友多方对话——
校企联动共促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钟兴茂
聚焦 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教育导报》2024年第98期(总第3993期) 导报二版

经济增长放缓,发展结构转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有哪些新变化?高校怎样才能培养让市场满意的人才?日前,在四川高校赴长三角地区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中,23所四川高校和70家上海企业,以及四川高校在沪优秀校友企业家们,围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就业服务等方面展开讨论。

企业更看重创新型人才

“公司要生存、发展,就要创新,就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四川高校在沪优秀校友代表座谈会上,西南科技大学校友、上海铁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代仁平说。他分析道,在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公司、企业为求生存,选择降薪、裁员或转行无可厚非,但真正的长远之道是在原本经营业务的基础上,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尽管就业环境严峻,但企业对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人才依然求贤若渴。”

这一特点,在上海市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也有所体现。《意见》指出,上海急需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尤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和数字贸易等创新领域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需求更加旺盛。

“我们把每年新进的校招生称为‘星火’,因为我们认为他们能给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资深总监江锋在交流中表示,该公司十分看重应届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建立了应届毕业生招聘、培养的完整用人体系,以及非毕业生的前期职业规划教育等。

学科专业的重塑变革是根本

企业看中校招生的潜能,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又该如何改革育人机制,不负所望呢?

“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科专业的重塑变革是根本。”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明海峰说。在校企对接交流发言中,他分享了西南财经大学将高等财经教育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完善学科设置的经验。“我们开设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块链管理等‘新财经’专业,组建的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与成都市共建的交子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都有助于专业对接产业,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他说。

无独有偶,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近年来也不断发展完善面向智能制造需求的工程基础实践训练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系统掌握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既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又具备国际化视野,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相当高。”该学院党委副书记向启荣说。在校企对接中,他与现场的大多数智能制造类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计划邀请他们到校开设专场招聘会。

“前置实习”是大势所趋

就业总体形势严峻,企业用人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对话中,大家认为,深化校企合作是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家校友们根据各自所在企业的聘用要求和自身成长经历给出了建议。西南财经大学校友、上海麦斯欧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马适挺认为,要切实加强学校和校友企业的互帮互助,打破体制束缚、设立专班专人,实现校企双向赋能和学校、校友、学生三方受益。他说:“母校近年来探索的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环联动’育人机制改革,就是很好的尝试。”

西南石油大学校友、中海油上海分公司研究院开发总师段冬平则建议,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提升岗位适应能力,非毕业阶段的“前置实习”也很重要。“这既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做好职业规划,又能缩短企业的员工培训周期。”

“‘前置实习’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大家都在做,我们不做就容易错失优秀人才。”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章女士说,今年该公司尝试与高校合作开展前置实习教育,组织开展企业、行业讲座,以及实践、实训培训,“学生反馈很好,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川北医学院早已有了类似尝试。该校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帅亭子介绍,学校为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开设“虚拟定向班”。比如法医专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培养保险鉴定人才。“这不会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安排,只是作为补充,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就业可能性。”王帅亭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