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走进内江市东兴区和达州市联盟校开展巡诊指导——
共探乡村教育振兴“破局”之路
■彭之梅 陈相飞 田苗
《教育导报》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二版

近日,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分别前往内江市东兴区和达州市的联盟校开展巡诊指导活动,通过参观校园、听课评课、交流座谈等方式,为联盟校“把脉问诊”,促进联盟成员校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成长。

如何破解乡村教育痛点

“抱团”发展,重拾办学自信

“生源锐减是这几年学校发展中最直观的困难,学生走了,教师也留不住。”内江市东兴区永福镇中心校校长王千梅感慨道,学校现在还有小学生148人,中学生168人。而作为东兴区乡镇学校规模最大的椑木镇中心校,学生也在逐年递减。

在内江市东兴区开展的调研指导活动中,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杨东、刘川、张佳,与6所东兴区“1+ N”小联盟学校以及东兴区刘燕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单位的校长、教师齐聚一堂,针对目前乡村教育存在的难点和痛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我们在思考学生人数下降这个问题时,是否可以改变观念:人数少,其实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一个契机。”针对校长们提出的问题,杨东提出了新的思路——乡村学校可积极探索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年龄断层,要么年龄太大,要么年龄太小,培养的成熟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东兴区白合镇中心学校校长邓维羽说,目前,学校共有教师77人,其中50岁及以上教师占比42 .9%;3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28 .6%。在东兴区新江街道中心校,情况也是如此,超过50岁的老教师多达教师总数的一半。“学校长期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一些学科如美术、英语等也缺乏专业教师。”新江街道中心校校长刘利平坦言。

在椑木镇中心校校长刘燕看来,面对困难,乡村学校更要紧密抱团,一起探寻乡村学校的发展道路,重拾乡村学校的办学自信。

依托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和刘燕名校长工作室,内江市东兴区成立了“1+ N”小联盟,充分发挥椑木镇中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让存在类似困惑的乡村学校在课堂改革、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联盟学校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态势。

作为小联盟引领学校,椑木镇中心校一方面聚焦课堂改革,在联盟专家的指导下,与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等学校结盟,派出联盟内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另一方面,聚焦学校特色发展,开展唱歌、书法、科技小制作、科幻画、科学小实验等活动,成立“创意纸浆画”“艺彩簸箕”“石画石说”等工作坊,为师生提供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白合镇中心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英语、音乐、美术、篮球、足球等多个活动社团,每月开展一次学生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新江街道中心校作为内江市非遗王家拳传承学校,把王家拳的武术精神通过大课间潜移默化渗透给每个学生,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非遗的文化魅力。永福镇中心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入手,开展妙笔绘心理、心随影动班队课、心灵涂鸦、教师团辅等活动。

“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旨在促进学校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重拾乡村学校的办学自信,进而实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刘川说,大家聚在一起,既是共谋发展的成长共同体,也是抱团取暖的情感共同体,更是守望乡村教育的精神共同体。

如何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心中有教案,眼里有学生

“课堂上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回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在开江县永兴中学进行调研指导时,分别听取了学校的语数化课堂教学,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联盟专家杨柳青围绕“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校本教研”主题,向永兴中学教师开展了专题讲座。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他鼓励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教研中,通过集体智慧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面对学校提出的未来发展怎么走、教师资源过剩及职业倦怠等问题,联盟专家唐方剑建议,要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办学道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校本教研;强化学科建设,多上教师交流课、研究课、观摩课;实行小班化教学,建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开展读书会,鼓励教师多读书;与优秀学校结对,汲取先进的办学经验等。

联盟专家一行人还来到开江县普安中学,全面考察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走进教室听取了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并与学校管理层、学科教师、学生近距离座谈交流。同时,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向普安中学进行成员单位授牌,标志着普安中学正式成为联盟成员单位。

唐方剑和杨柳青两位专家就学校处在城乡接合部的情况,提出向品质初中、特色高中方向发展的建议。杨柳青分析老师们提出的回答,开出“良方”,建议学校应进一步激发教师内驱力,加强教师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抓好课堂变革,重点抓实课前的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让教师们“走出去”,多到好的学校学习经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学校要将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达州市达川区百节学校,联盟专家深入了解了该校未来工作计划。在听完学校两节随堂课后,联盟专家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与学生互动,问题回答应关注不同学情的学生,辅导学困生成长同样重要。专家建议,老师在备课时应“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多站在学生能理解的角度开展教学工作;老师在上课时应“心中有教案,眼里有学生”,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适时互动调整,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要研究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真设计练习和作业,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