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提高学生规范书写水平、传承优秀汉字文化。当下,中小学生的书写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书法教育又该如何开展?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校长和教师,为家长答疑解惑。
坐姿握笔不规范,书写质量受影响
“在儿子练字上,我们没少下功夫,前后换了3个书法培训班。”小丁妈妈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小丁每个周末、寒暑假都坚持练字,但效果并不理想。更令人担忧的是,小丁在写作业时常侧身、驼背,姿势不规范。
“孩子字迹不佳往往与坐姿、握笔姿势密切相关。”成都市龙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永告诉记者,上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非写字课的临时抽检,发现近一半学生的书写姿势不规范。个别学生仅用拇指和食指握笔,握笔位置低到接近笔尖,甚至出现小指外伸、用力过度等握笔方式。“书写姿势不当会对学生后续的书写速度、书写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更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王永说。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副部长、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华芬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去年3月,龙泉驿区教科院与成都文理学院合作开展了“未成年人不良书写习惯的预防与矫正”课题研究,对3所小学3540名学生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在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问题。
具体来说,错误的书写姿势主要表现为匍匐书写、斜肩书写、垂头耸肩书写三大类,其中眼(头)距离书本少于30 cm的现象最为突出;弓背、双脚未放平的现象也较多;在书写过程中,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难以持续使用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无他人提醒的情况下,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孩子能连续保持5分钟以上的正确姿势书写。而在握笔姿势方面,抱笔、压指、勾手腕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书写的汉字犹如刀刻,看似有序规整,却毫无美感。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若长时间采用错误的书写姿势,如弯腰驼背、歪头斜肩等,极易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受力失衡,进而阻碍脊柱的正常发育。因此,李华芬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建构“三正”健康书写新生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龙舟路小学德育处副主任、语文老师曾作为也非常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课堂上,每当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时,她都会走下讲台巡视,挨个纠正学生的不良书写姿势。班上还设有“写字姿势提醒员”,专门负责念口令提醒同学们。“严格要求、实时提醒、善用口令、及时纠正,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曾作为说。
规范汉字书写,感悟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并非简单地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义,还应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坚定其文化自信,这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
在从事多年语文教研工作的李华芬眼里,汉字之美在于一笔一画中丰富的文化意蕴。“有方圆兼备、千姿百态的笔法美;有动静结合、个性鲜明的形体美;有虚实相生、气脉贯穿的章法美;有刚柔并济、内涵乾坤的意境美。”李华芬表示,学校和家长应通过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为孩子播下美的种子,让他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
李华芬以教学生长横和短横的取势为例,阐述了汉字书写的独特育人价值。“长横决定了汉字的宽度,如同‘横如千里之阵云’;短横则向上翘起,有‘鱼跃龙门’的劲头。”她强调,每一笔的起笔与收笔都需要学生强化技巧。起笔低要顿笔,筑牢基础;行到高处收笔也要顿,寓意谦虚不骄傲。将笔法与自然现象、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相联系,既能教会学生写字之道,更传授了为人之道。
“汉字的某些结构,如上紧下松、左右避让,不仅展现了其美学魅力,还有着儒家文化中谦让的内涵。”李华芬举例,一些特定的汉字,如“道”字和“理”字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极必反”等哲学思想;“人”“天”“龙”等汉字,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语言符号范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除了笔画中的美感,古人造字更是蕴含着智慧。“一个小小的‘点’,也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汉字丰富的内涵。”李华芬列举了不同汉字中“点”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如“鸟”字的点表示鸟的眼睛,“兔”字的点可看作兔子的尾巴,“羊”字的点代表羊角,“飞”字的点像翅膀,“雨”字的点如同雨滴,“火”字的点犹如升腾的火焰……这些不同的点放在不同的汉字中,形象地展现了汉字的魅力,也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无穷智慧。
“汉字不仅是交流的符号,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记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李华芬表示,通过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和发展历程,感知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汉字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传承书法传统,挖掘汉字书写的育人价值
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到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里明确要求学校每周安排1课时书法课,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穿过展示学生书画作品的“风雨长廊”,走进龙舟路小学的书法教室,负责4-6年级软笔书法课程的专职书法教师段钧文正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解“撰”的字形和字义:“‘撰’字的右边是个‘巽’字,巽在八卦里对应东南方,也代表风。‘撰’字就好像是用手去握住如巽风般无形却有内涵的东西,比如撰写文章时,我们需要像驾驭风一样,将各种思绪和素材组织起来,最终成就一篇佳作。”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我们解读‘撰’字,也要从它的各个部分去深入了解。”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段钧文穿插讲解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躲在巽位上练就火眼金睛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龙舟路小学的书法教育已开展了20余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学校书法课程的一大特色。在王永看来,开展书法教育,首要目标是写好字,但绝不仅仅只是提升技法水平。“书法进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还能引导他们更深入、广泛地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练习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毅力,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王永说。
谈及开展书法教育遇到的瓶颈和困难,龙舟路小学副校长杜玉军表示,专业师资不足仍是当前制约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学校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书法技能和教学水平,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每周都有专职书法教师为学生上课,老师们也需要完成相应的书法作业。”杜玉军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大多数教师都能在黑板上自信地写出漂亮的板书,成为学生的书写榜样。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书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王永表示,接下来,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书法教室,建设 XR虚拟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书写互动体验场域,进一步拓展书法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思维、养成教育以及劳动实践等相结合的“五育整合”新空间,深入挖掘汉字和汉字书写所蕴含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