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校长是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笔者认为,校园里的校长,不能老待在办公室、会议室里,而要走进教室、阅览室、实验室……走到学生身边,关注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盼、所求、所需,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引路人,才是校长真正进行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一个明智的校长应该腾出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多地与学生面对面、零距离地打交道。
首先,校长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以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校长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先得积极充当倾听学生心声的“知心人”。校长只有时常与学生打交道、“下深水”,真正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进行“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新形势下,校长应按照“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校长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兴趣是培育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校长了解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培养、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这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有益于学生终身良好兴趣的养成。比如,校长了解到学生喜欢乐器,可通过教务处、体艺德卫处等相关处室组织力量,加强社团建设、组织音乐会等,激发学生追求健康兴趣爱好的热情和动力。
再次,校长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提高其家庭教育实效。家校共育,有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教育格局,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防止和避免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增强校长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当然,校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不是指“遍地开花”,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只需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进行有代表性地探访。校长了解本校学生家庭情况后,有针对性地指导班主任工作,还能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
最后,校长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校长有必要会同学校各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共同关注、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等。校长的重视将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育工作、学校后勤服务和管理、家校共育教育格局的构建和巩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