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6期(总第401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守正创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张学炬 周玉广
《教育导报》2024年第116期(总第4011期) 导报三版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文章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为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必要遵循。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特质,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秘密。“守正”就是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不变。这是我们必须守的“正”。“创新”就是要善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在文化传承方面,创新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审美需求。守正和创新二者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前提,而创新又是守正的发展和延续。具体到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说,守正创新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做好以文化人的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中小学学生时间精力有限,只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择其一瓢而已,因此,从哪里选、选什么、如何选,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能力。一方面要紧密契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研发出校本课程,使之成为一种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选好呈现的方式和载体,使文字、视频、音频、沉浸式体验等结合起来,增强趣味性、提高吸引力,在此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不同学科的老师,结合各学科的特点,选好借取点、发力点,做到有的放矢。

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对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而且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用当代的视角来提炼、归纳、阐释。如,对每一种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还要真正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此外,还要用科技赋能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通道,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动能。近年,我国用数字化技术将一些文物古迹、历史遗产等进行全息拟态,处理成数字形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类资源,让文物穿越厚重而久远的历史,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当前,文化市场上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或创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拿来、积极引进。如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的流行,以及现象级国产3 A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材于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给景区带去“泼天的流量”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张学炬系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校长,周玉广系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