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末,各种颁奖典礼、表彰大会总是轮番上演,各行各业的模范、榜样为大众树立了优秀的标准,成为大家学习的目标。2024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南大学却另辟蹊径,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推文《这一年,我没有保研,也没有拿大奖,但我……》,讲述了几位普通学子的成长故事,给这些平凡而努力发光的孩子送上了一份温暖的褒奖。
故事里的他们没有耀眼的成绩,没有荣誉的勋章,但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努力奔跑的样子,让很多网友找到了共鸣,直呼“好暖心,被治愈了”。有网友感叹:“我不是‘六边形战士’,我可能没那么耀眼,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我也是属于自己的五角星,在自己喜欢、热爱的领域里努力成长,努力发光。”
榜样,应该被看到,但每颗“星星”的故事也值得被分享。中南大学的这篇推文之所以获赞无数,正是戳中了每个人心中那份“被看见”的渴望。如果将其迁移到家庭教育的视角,那便是“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
近年来,当“内卷”成为教育热词,一些家长在焦虑的裹挟下,陷入了模式化的教育误区,一味地追求分数和成绩,追求优秀和成功,却忘了“看见”孩子的天性与潜能,欣赏孩子的平凡和努力。
我们的孩子不可能都成为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人。优秀也不只有取得好成绩或具备某项特长这一个标准,它更应该是拥有去探索、去尝试的勇气,拥有在平凡生活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们的孩子也不应该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他们是独一无二的鲜活生命。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绽放出点点星光。
当家长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才能回归“育人”本真,给予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去尝试、去坚持、去发现自己的热爱,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不要只用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孩子的能力,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无论成功与否,无论收获大小,都值得被珍视。
或许孩子在学习上并不突出,但他热爱运动、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积极向上……这些都是值得被肯定的品质。或许孩子总是在一次次的试炼中失败、跌倒,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勇于尝试新事物,这便是成长的原动力,那些失败的经历也将变成丰富的人生体验,让他看见更多美好的风景。家长应当学会发掘孩子的优点,适时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及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断地超越、不断地进步。
此刻,站在新年的起点,希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能及时更新,放慢脚步,多些耐心,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成长,陪伴孩子找到适合的轨道。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是属于自己的星星,有在为自己闪耀就好。